Equal Opportunities Commission

Search

Chairperson’s Articles

種族共融在於彼此尊重和去除偏見 (Chinese only)

14/05/2021

平等機會檔案 (2021 年 5 月)
平等機會委員會評論文章

種族共融在於彼此尊重和去除偏見


提到種族主義,人人急於劃清界線。若被冠以種族主義者之名,必趕忙澄清,大聲呼冤。

但從歷史中不斷重覆的種族壓迫,以致最近在西方社會發起的 Black Lives Matter 和 Stop Asian Hate 運動中所見,並非出現暴力行為才算是種族主義冒起,遠在暴力出現前,具種族主義意味的觀念其實早已在社會中滋長,並透過冒犯的語言和偏執的定型在日常生活中蔓延。

這些針對種族的冒犯與偏見在香港社會中絕不罕見,若得不到充分關注,便很大機會成為種族主義的養份,令社會墮入種族分歧的危機中。

作為平等機會委員會(平機會)主席,不同族群都會就有關種族議題的爭論向我作出反映,傳媒亦會訪問我的意見。在此,我希望引用一些近日觀察和接觸到的處境,總結一下我對處理種族問題的一些建議。

彼此尊重

數月前,一齣電影的中文譯名採用了一個對印度人具貶義的字眼,引起本地南亞社群強烈不滿,擔心一般市民會仿傚使用該字眼稱呼他們。幸製作人尊重社群的感受,最終在公映前放棄使用該字眼,算是臨崖勒馬,皆大歡喜。

這充分反映彼此尊重往往是解決矛盾的靈丹妙藥,在平機會的日常工作中,調停是處理投訴的重要一環,成功與否的關鍵正是雙方放低成見和尊重彼此立場。從這些經驗中可見,若日常生活中遇到種族文化相關的困擾,不妨坦誠和理性地提出,只要堅守「尊重差異、收窄分歧」的態度,總會找到解決矛盾的方法。

去除偏見

一直以來,不少種族爭議源自社會上對種族的職業或身份定型,如南亞裔男性往往被視為地盤工人或外賣送餐員,黑膚色的多被當作免遣返聲請人士,菲律賓和印尼裔女性一概被認定是外傭。

無疑他們在有關職業和群體中佔一定比例,但當大眾尤其是服務提供者抱著這些假設與該等族裔人士相處或接待他們時,便會有意或無意地根據所假設的作出反應,而有關職業或身份又往往被界定為較低階層;在雙重偏見下,該等族裔人士經常反映獲得較差的待遇。首先,族群中不屬於有關職業或身份的人固然會感到不滿,就算是職業或身份相符的人也理應感到冒犯,大家都有正當職業,都是社會一員,為何要受歧視?

平機會接觸過不少同類例子,如基於種族假設非華裔人士中文程度低,一刀切不考慮招聘非華裔員工;或基於某種族背景假設其生活模式和習慣而一概拒絕租賃居所予該族裔人士;以及基於外傭身份作出沒有合理理據的限制等。這些行為都是不能容忍的,亦有可能違反《種族歧視條例》。

要消除日常生活中的種族定型與偏見,我們必須從源頭作審視,識別既有的負面定型與偏見,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受這些具破壞性的觀念影響你的判決與決定。這是僱主和服務提供者應有的責任,也是人人應做的。

合理便利

疫情對廣大市民帶來極大挑戰,對於面對語言障礙的少數族裔人士和離鄉別井來港打工的外傭尤甚。我時常跟他們接觸,實在佩服他們面對重重障礙的韌力,刻苦程度絕不遜於他人。試想,若欠缺他們在各行業緊守崗位,沒有家傭作出額外的照顧和清潔,整個社會的抗疫路一定會艱難得多。

疫情變得急,抗疫也要快,否則失卻時機,徒勞無功。正因為此,配套和指引難免趕不上,趕到了可能又要改。就以針對外傭的措施為例,假日安排、檢疫措施、檢測要求等紛紛成為輿論焦點,不少僱主擔心外傭假日外出後染疫,也希望透過為外傭檢測甚或接種疫苗確保不受感染;外傭則擔憂在家渡週日變相失卻休息機會,畢竟不少僱主家居空間有限,家人亦可能繼續給予工作指示。亦有外傭表示因只能在假日獲准作檢測感無奈,也憂慮接種疫苗後若在工作天出現身體不良反應無法休息調理。

另一方面,僱主在疫情下也面對很大壓力,孩子在家需要照顧的時間長了,保持清潔衛生的工作量大了,工作和經濟壓力也可能隨就業環

境轉差而增加了。雖然各有苦處和憂慮,但以我所見,大部份僱主和外傭其實一直共同分擔這些壓力。一些值得參考的合理便利措施包括稍為騰出家居空間讓外傭可在不受干擾下於假日在家休息;容許外傭在平日作檢測;為接種疫苗的外傭預留因身體不良反應所需的病假等。

若各不相就,則紛爭不休,畢竟外傭也是受僱人士,與一般受僱者的心態無大差異,亦享有一般受僱者應有的權利。

障礙、偏見、誤解不會彈指間消失,而是要透過不斷推廣和教育中逐步糾正。我希望不同持份者積極分享處理偏見和合理便利的做法,讓更多人仿傚。同時,當自己或身邊人遇到種族歧視或騷擾時,請勇於發聲,作出投訴,平機會一定會持平處理,以求取回公道。

要遠離種族主義,大家應放下偏見,同心協力。

 

平等機會委員會主席
朱敏健

 

(以上原文在 5 月 14 日載於立場新聞和獨立媒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