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族裔青年的教育和就業路徑 (Chinese only)
根據 2016 中期人口統計,香港非華裔人口超過580,000人,其中包括大約330,000名外籍家庭傭工和250,000名少數族裔人士。年齡介乎 15 至24 歲的少數族裔人數由 2006 年的 13,117 人,上升至 2016 年的 27,651 人,增幅超過一倍。這反映了本港擁有一群有着多元文化背景的青年,他們的成長對香港未來的發展帶來新的動力。然而,少數族裔特別是南亞裔人和部份東南亞裔人士在香港仍然處於不利的社會經濟地位。
為探討香港少數族裔青年教育與事業成就的相關情況,平機會早前委託了香港浸會大學青年研究實踐中心的研究小組,進行題為「香港少數族裔青年教育和就業路徑的研究」,以了解不同人士對少數族裔青年在中學後過渡的看法與經驗。研究結果已於前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中公布。
在這項研究中,與僱主的電話訪問結果顯示,大約77%的僱主知悉《種族歧視條例》,然而無論是在招聘過程中還是在工作場所,受訪僱主都表示沒有遇過種族歧視的個案。一般而言,僱主認為少數族裔僱員的中文閱讀和書寫能力較低,以及不僱用在本地受教育的少數族裔僱員是可以理解的。超過三分之一的僱主稱在招聘廣告中只使用中文。就勞工處和非政府組織提供的少數族裔就業服務,大多數僱主嘗試的意願偏低。
通過與僱主的深入訪談,研究小組發現一些僱主僱用少數族裔主要是因為少數族裔僱員可以幫助僱主實踐特定的機構目標和填補某些職位空缺。其次,對於大部分僱主而言,聘用少數族裔存在不少障礙,包括中文讀寫能力不足、公眾形象欠佳、招聘渠道隔閡、與少數族裔的負面經驗等。
從研究結果,我們得知少數族裔青年由學校過渡到工作時,遇到了明顯的障礙。這些障礙主要是不理想的語言環境和制度,令學習中文出現結構性困難。他們只有較少機會參與一些重要而有意義的活動,包括有利於早期教育和就業目標設定的活動。由於種族背景而產生誤解或定型觀念,使很多少數族裔青年不太可能獲得就業機會或被視為合資格的求職者。
平機會和研究團隊就研究結果,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議,當中包括:提高少數族裔的中文水準(例如:為不同教育程度的少數族裔學生提供更為度身制定的中文課程)、擴大就業的可能性和機會(例如:採取更為度身設計的措施和推廣方法,為僱主和少數族裔青年建立多種語言的職業配對平台)、加強支援網絡(例如:讓少數族裔家長更有效地獲取有關教育、就業、政府財政援助的資訊),以及培養多元文化環境(例如:在學校和社區開展更多交流活動)。
平機會將會繼續在政策倡議、培訓及外展方面加強相關的工作。在提倡少數族裔的平等就業方面,我們會繼續推廣《種族多元共融僱主約章》,招募更多機構簽署,並會為私人企業和非牟利機構舉辦工作坊和研討會等經驗分享活動,鼓勵僱主就良好常規進行交流。
研究報告及「香港少數族裔青年教育和就業路徑:實用指南」,可參閱:
https://www.eoc.org.hk/zh-hk/policy-advocacy-and-research/research-reports/2020-3
平等機會委員會主席
朱敏健
(本文刊於2020年06月24日《 am730 – 健談平等 》專欄)
平機會代表和香港浸會大學青年研究實踐中心的研究小組於新聞發布會上介紹「香港少數族裔青年教育和就業路徑的研究」結果及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