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qual Opportunities Commission

Search

Chairperson’s Articles

不一樣的開學準備 (Chinese only)

02/10/2019

每年九月,都是莘莘學子開學的大日子。為迎接新學年,學生都會做好各方面的準備,例如購買教科書、校服、文具等等,希望在新學年作一個好開始。可是,一些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需要作出的開學準備卻很不一樣。

最近,有家長向我訴說,為了能使其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孩子能順利由幼稚園過渡到小學,她在開學前做了很多準備工作。對一個六歲的小孩,入讀小一即是進入人生另一階段,一點也不容易應付。他們要適應新校園、新同學、新老師,更重要是不同的上課模式,有固定的上課時間表、有不同的學科、有小息和午膳,還有測驗、考試等等,這些轉變對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更是一個重大考驗。有見及此,坊間有些非政府組織便特別為這群準小一生開辦體驗課程,模擬真實的上課情況,讓他們親身體驗,希望協助他們盡快適應新環境。

根據資料顯示,在2017-2018學年,全港入讀公營主流學校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有45,360人,比2013-2014學年的33,830人,增加了34%。在這45,360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中,小學生有接近23,000人,佔小學生總人數7.8%。從數字來看,可見在融合教育政策實施下,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在主流學校就讀,是一個非常普遍的情況。這些學生主要是有特殊學習困難,其次是患有自閉症和注意力不足/過度活躍症的學童。

香港自1997年開始推行「全校參與」模式的融合教育。融合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幫助學生、教師、家長,認識、接受、尊重甚至欣賞個別差異,從而推動個人成長以及建構和諧社會。學校可因應學生的特殊教育需要,提供最適切的教育服務,讓每位學生都能發展潛能,同時亦能促進全校師生互相尊重個別差異,締造共融的學習環境。

接納差異、消除障礙,提供平等的學習機會,是每個人的責任,也是社會的利益所在。事實上,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亦有不少強項,如果能善用他們的才能,把學生之間的能力差異作為協作學習的基礎,創造互動的學習環境,我相信定能協助學生建立互相尊重和欣賞的態度,從而建構關愛共融的校園。

 

平等機會委員會主席
朱敏健

 

(本文刊於2019年10月2日《 am730 – 健談平等 》專欄)

不單是企業和機構要注意發布信息的內容是否恰當,我們每一個人也要小心處理自己發放的資訊,確保不會助長或煽動社會大眾的歧視態度。

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亦有不少強項,如果能善用他們的才能,把學生之間的能力差異作為協作學習的基礎,定能協助學生建立互相尊重和欣賞的態度,從而建構關愛共融的校園。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