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構種族共融社會 由校園開始 (Chinese only)
近年,香港政府積極推行多項人才入境計劃,吸引全球各地人才來港升學及定居,加上土生土長的非華裔人士,香港學生的背景日趨多元。為推動校園種族共融,平機會自2022/23學年起推出「種族友善校園嘉許計劃」,鼓勵學校透過活動向學生推廣種族共融的信息,以及提高教職員對種族多元的認識。上周五(7月4日),平機會舉行了「2024/25種族友善校園嘉許典禮」,我與主禮嘉賓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博士,以及逾百名校長、教師和學生代表聚首一堂,共同見證參與計劃的中學、小學及幼稚園在推動種族共融方面取得的卓越成果。
逾百學校獲嘉許「支持種族友善校園」
我們明白大眾對不同種族及文化背景的認知不足,往往成為非華裔社群在學習和職涯規劃上的障礙。因此,學校作為塑造學生價值觀和世界觀的搖籃,在推動種族共融的角色尤為重要。今屆計劃合共有133間幼稚園、小學及中學參加並達到計劃全部要求,成為「支持種族友善校園」,我喜見眾多學校參與嘉許計劃,主動創造跨文化交流機會,讓不同族裔的學生在校園建立互相理解和尊重的文化,從根源上消除隔閡。當中有27間學校更連續三年參與計劃,獲頒「支持種族友善星級校園獎」,充分顯示這些學校已將種族共融理念融入校園文化。這種持之以恆的努力,不僅為學生營造平等的學習環境,更為社會的長遠發展播下共融的種子。
今年,計劃新增了「年度種族友善校園活動獎」,共有46間學校的53項活動獲得嘉許。這些活動形式多樣,從多國節日慶祝到共融周,均展現學校的創意與用心,通過寓教於樂讓學生認識多元文化,實值得其他學校借鑑。
得獎學校將種族共融理念轉化為校園文化
在嘉許典禮中,兩所得獎學校代表的分享最叫我印象深刻,他們展現出如何將種族共融從理念轉化為校園文化。榮獲「支持種族友善星級校園獎」的伊斯蘭脫維善紀念中學副校長鄭甘琳表示,學校推動種族平等超過十年,並成為學校根深蒂固的精神,無論校園招生、教師招募及培訓、校園活動等,都融入多元價值。該校中六學生Alisha亦分享,師生會合辦不同活動,如伊斯蘭齋戒月,更邀請校外人士一同參與,增進各界對不同宗教與文化的了解。可見學校不僅於校園推動種族共融,更推而廣之到社區,為構建共融社會出一分力。
另一所獲「年度種族友善校園活動金獎」的保良局顏寶鈴書院,則展現出學生在推動種族共融的主動性。該校來自十個不同國籍的學生自發組成「Multi-cultural Club」,通過舉辦文化推廣周及初級語言班等,讓同學親身體驗不同文化。這種由下而上的力量,不僅展現了年輕一代對共融價值的認同,更證明學生有能力成為共融的推動者。
種族共融理念應融入校園日常運作
這些獲獎學校的經驗反映,推廣種族共融不限於舉行單次活動,而應融入學校的日常運作 —— 從課程規劃、教學實踐到校園政策,系統性地培養師生對文化差異的觸覺、理解與尊重,這樣種族平等教育才能真正扎根於校園,從而推廣至家庭和社區。
我再次恭賀各獲獎學校,亦期望未來會有更多學校參與計劃,與我們攜手營造平等、共融的校園環境,培育開明包容的世界公民,推動香港成為尊重差異、擁抱多元的社會。
平等機會委員會主席
林美秀
(文章於2025年7月11日刊載於《香港01》)
主禮嘉賓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博士(左三)、平機會主席林美秀(左二)及平機會委員主持「2024/25種族友善校園嘉許典禮」的開幕儀式。
榮獲「支持種族友善星級校園獎」的伊斯蘭脫維善紀念中學的副校長鄭甘琳(右)及中六學生Alisha(左)於嘉許禮上分享在學校推動種族共融的經驗。
保良局顏寶鈴書院獲得「年度種族友善校園活動金獎」,該校的兩位學生介紹由學生自發成立的「Multi-cultural Club」。
出席「2024/25種族友善校園嘉許典禮」的嘉賓及得獎學校代表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