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機會委員會

搜尋

主席文章

讓少數族裔享有平等教育機會

08/10/2019

平等機會檔案 (2019年10月)

讓少數族裔享有平等教育機會


近年來本港所發生的大型社會運動,很多人認為問題源於青少年對社會不滿。學者及各界別領袖嘗試把脈斷症提供方案,但意見主要是針對華裔青少年,本港少數族裔青年的困難如何解決,鮮有廣泛詳盡探討。

少數族裔青年人口持續增長

不同族裔年輕人或在膚色及文化背景上有別於本地華裔青年,卻是不折不扣、土生土長的香港人。根據《二零一六年中期人口統計結果》,本港有逾二十五萬少數族裔人口(撇除外籍家庭傭工),佔整體人口百分之三點六,當中十五歲以下的少數族裔人口達五萬二千八百六十人,十五至二十四歲則有二萬七千六百五十一人。兩組別人口在十年間持續增長,其中十五至二十四歲組別更從零六年的一萬三千一百一十七人,升至一六年的二萬七千六百五十一人,升幅逾倍。相對之下,整體人口中的十五至二十四歲青年數目卻因出生率下降現跌幅。

不懂中文 輸在起跑綫

與大部分本港新生代無異,少數族裔青年在港生活、成長、接受教育。一八至一九學年便有二萬八千七百一十一名少數族裔學生就讀於本港幼稚園、小學及中學,佔中小學學生總數約百分之三。然而,少數族裔學生的母語並非中文,家庭環境缺乏學習中文的基礎,有些入讀幼稚園前從未接觸中文,到小學才正式學習,「輸在起跑綫」,錯過學習語言的黃金時間。

當然,從後趕上並非不可能,但現實是大部分人因未能學好中文,局限升學選擇和就業發展,主因是現行中文教育並無統一、有效的系統協助他們學習中文,未能切合其學習需要。

現時中小學的中文課程是以中文作為母語的學生而設計,缺乏學習第二語言的角度,少數族裔學生要同時學習粵語、普通話和繁體中文,理解課程內包含的中國文化和風俗習慣等元素,挑戰甚大,加上大部分科目以廣東話授課,可想像學習過程何等艱辛。有政黨曾於去年對非華語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發現逾六成認為學習中文非常困難。

教育不能打破貧窮宿命

平等機會委員會(平機會)非常關注少數族裔的教育問題,二零一零年在政策及研究專責小組下成立「少數族裔教育工作小組」,探討如何令少數族裔學生在教育制度以至將來的就業市場上有能力與其他人公平競爭。工作小組於一年後發表《人人有書讀》報告 ,建議政府在學前階段開始為非華語學生提供中文學習教育、開設其它中文課程(程度將遠高於綜合中等教育證書GCSE/國際普通中學教育文憑IGCSE),以及設立與全球認可的國際英語水平測試相若的中文能力課程和測試系統。

多年來,平機會及不少非政府組織均倡議政府為非華語學生設立一套中文作為第二語言的課程。平機會認為,在缺乏完整的第二語言學習系統和適切支援下,非華語生根本無法有效地學習中文。這些制度上或系統性的障礙,不但影響他們的學業成績,更窒礙其升學、就業,以至向上流動的機會。根據《二零一六年香港少數族裔人士貧窮情況報告》,南亞裔在職住戶的貧窮率為一成九,遠高於整體人口的百分之八。此外,南亞裔人口的平均教育程度以及青年就業的比率皆偏低,大部分從事低收入工作。

平機會以及非政府組織的倡議和推動,於數年前取得進展,一四至一五學年起,教育局在小學和中學推出「中國語文課程第二語言學習架構」(「學習架構」),並在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加入應用學習中文,教授「服務業中文」及「款待實務中文」。此外,政府又為錄取非華語學生的學校設立分層階的額外撥款制度,在中文學習上提供額外支援。政府在一六年把支援措施擴展至學前教育,為錄取八名或以上非華語學生的幼稚園提供額外資助。

「學習架構」的缺失

「學習架構」原意是將中文課程於小一至中六的學習表現及進程等成果階段細分,提供不同學習層階的學習目標、學習重點及預期學習成果,讓教師可有系統地調適課程,由淺入深教導非華語生,助他們融入主流中文課程。然而,「學習架構」並非預設課程,如何按學生的中文程度分班、如何調適校本課程和依據指引設計課程,取決於學校和教師的安排。「學習架構」亦缺乏清晰指標衡量其成效及學生進度,欠缺教學法,以致不少非政府組織和教育界有所保留,數年下來,更被評為成效、教材和師資培訓「三不足」。

立法會少數族裔權益事宜小組委員會於一六年通過動議,促請政府「就中國語文課程第二語言學習架構制定客觀清晰的衡工量值指標,以監察其成效並提供改善方案。局方亦應為老師提供更多統一而合適的學習架構教材及指引,從而減輕老師不必要的行政負擔,專注做好課堂上的教與學。」

平機會《人人學得好》報告

為檢視中、小學階段協助少數族裔學生學習中文的措施,分析其成效,並探討可行措施,平機會去年再次召集「少數族裔教育工作小組」,接觸家長、教師、學生、教育專家和非政府組織代表,年內舉行二十三場意見交流會、會面和學校訪問活動,共一百七十名人士參與。小組綜合意見,於九月發表《人人學得好》報告,其中三項須優先處理的建議為:

(一)為非華語學生設計一套以中文作為第二語言的整全中文課程,涵蓋具針對性的教學法、教育工具及教科書等;

(二)盡早培育一批教授中文作為第二語言的教師,就如現行英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培訓系統一樣。就此,政府應提供專職培訓課程、資歷認可機制及受訓誘因,建立一隊具專家資格的教師團隊;及

(三)着手建立涵蓋目前非華語生的中文考試資歷階梯,更適切地反映其中文水平。

平機會已將報告提交政府,我們衷心期望十月公布的《施政報告》會採納建議。

青年是社會的未來棟樑,認真解決少數族裔學生的教育問題,為他們在教育及就業市場提供公平競爭環境,可釋放他們的潛能,共建一個多元共融的和諧社會。

 

平等機會委員會主席
朱敏健

 

(上文於2019年10月2日載於星島日報)

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