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多管齊下建立尊重友善文化_photo (26 May 2023) (002)_3810.jpg)
多管齊下 建立尊重友善文化
日前傳媒報道,一名網民在社交媒體上發文,指較早前乘坐本港航空公司從內地來港的航班,期間有空中服務員與同事交談時取笑不懂說英語的內地乘客,涉嫌歧視內地乘客,該網民並上載有關講話的錄音。事件隨即引發廣泛評論和各方面的猛烈批評,事後航空公司已就有關事件道歉並解僱涉事的空中服務員,不少人更認為要嚴防及杜絕同類事件再次發生,保障內地同胞免受歧視。

打造種族友善城市 迎接世界各地人才
5月21日是「世界文化多樣性促進對話和發展日」(簡稱「世界文化多元日」),以宣揚跨文化對話在實現世界和平與可持續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香港要吸納海外人才,建立共融文化非常重要。從近日一些事例,我喜見政府和不同界別正朝向正確方向邁步前行,更期望資源、力度和覆蓋面進一步提升,不斷完善種族文化共融的民間配套,既消除本地非華裔社群所面對的障礙,亦持續吸引海外人才留港發展,真正做到搶人才、留住人才以至培養人才,為香港中長遠發展打下更堅實基礎。
 DDO_photo (28 Apr 2023)_3892.jpg)
藉勞動節看《殘疾歧視條例》如何保障僱員免受殘疾歧視及騷擾
下周一便是5月1 日國際勞動節,亦是香港疫情過後踏入復常路的第一個勞動節。新冠病毒病過去三年在香港肆虐,打擊經濟之餘,更令不少打工仔失去工作。有些僱員更因為感染了新冠病毒病而被解僱或不獲聘用。現行的《殘疾歧視條例》保障殘疾人士在僱傭範疇免受歧視,受到歧視的人可以向平等機會委員會作出投訴。

平等機會青年大使透過體驗式活動學習平等、多元、共融
平機會一直以來非常重視青年工作,並透過不同的活動培育青少年及兒童的平等共融觀念。去年年底,平機會推出了「平等機會青年大使計劃」,招募大專生成為青年大使,向他們推廣平等機會和多元共融的價值。36位青年大使在過去數個月參加了多個體驗式學習活動,透過親身體驗了解不同群組及族群的生活,從而提升他們對平等機會的認識。

「世界唐氏綜合症日2023」主題:與我們同在,而不是為了我們
我在這兩星期出席了多個響應3月21 日「國際消除種族歧視日」而舉行的活動。其實,3月21 日除了是「國際消除種族歧視日」外,也是「世界唐氏綜合症日」,兩者都具有重大的意義,呼籲大眾關心社會不同的羣體。

少數族裔學生的中文教育 何去何從
少數族裔人士的中文程度不足,一直是他們在升學就業和融入社會的最大障礙,亦直接影響其上流機會。這課題是平等機會委員會多年來的重點關注之一。
3月21日是國際消除種族歧視日。平等機會委員朱敏健主席衷心寄望教育界、決策者、非華裔社群,以至僱主和廣大市民,攜手關注中文能力不足對少數族裔人士帶來的顯性和隱性歧視,化評論為行動,為群體帶來實質改變,讓不同種族人士在各行各業都能夠發光發亮。

香港家書:消除歧視和偏見 正面對待精神病患者
芷君:
數年沒見,在我記憶中你還是小時候的模樣。最近與你爸爸傾談時,才知道你正在攻讀醫科,你長大成人了,更有意成為精神科專科醫生,我對你的選擇感到很高興。
精神健康對每個人都十分重要,正如行政長官早前指,「精神健康是市民『幸福感』的關鍵之一」。根據一個在2015年發表有關精神健康的研究,有13%香港居民是精神病患者,可見在香港患有精神病並不罕見。

響應「國際消除種族歧視日」 平機會舉行連串活動推動種族共融
1960年3月21日,南非沙佩維爾(Sharpeville)舉行和平示威活動,反對種族隔離「通行證法」。在這次活動中,警務人員開槍擊斃69人。聯合國大會於1966年將每年3月21日定為「國際消除種族歧視日」,希望提醒每一個人,種族歧視對社會的傷害,並鼓勵大眾致力促進及傳遞有關種族融和的信息。
平機會每年都會積極響應,在這個紀念日的前後,舉辦推廣種族平等和共融的活動,藉此推動社會關注種族平等,消除歧視。

精神病患者被歧視普遍 平機會冀加強教育及制訂反歧視政策
根據一個在2015年發表有關精神病的研究,有13%香港居民是精神病患者,可見在香港患有精神疾病並不罕見。
為了評估公眾對精神健康的意識及認知,以及探討精神病患者於職場被歧視的普遍程度,平機會委託香港教育大學心理學系進行「對職場精神病患者的標籤及歧視態度之研究」。研究團隊透過問卷調查,訪問了858名參加者,包括593名在職人士及265名精神病患者,以及與50名管理層職級的僱主及主管進行深度訪談收集意見。

放下歧視偏見 說好香港故事
香港正踏入復常之路,大部分的防疫措施已被解除,香港與內地亦已全面通關,交通及人流往返逐步回復正常,香港特區政府更正式啓動大型宣傳活動,向全球展現香港的新魅力、新發展、新機遇。

晚期病患照顧者遭職場歧視 疫情期間承受額外壓力
過去數年,香港在新冠病毒病的影響下,很多社區支援及暫託服務都因為疫情而暫停或推遲。照顧者有時更需要與被照顧者分隔,加劇了照顧的困難,照顧者在家中照顧晚期病患者的壓力更鮮為人知。
為了找出香港晚期疾病患者的照顧者壓力高危因素、調查照顧者壓力、被照顧者的疾病和僱主支持之間的關係,以及探索就業和非就業的照顧者在壓力類型上有否不同,明愛專上學院健康科學院以問卷調查及深入訪談,進行了「晚期疾病患者的家屬照顧者」研究。該研究項目獲平等機會委員會「平等機會研究項目資助計劃」撥款資助。

推動種族共融 展望2023
一年之始,正是回顧過去、展望將來的適當時機。作為平等機會委員會(平機會)主席,我亦在此整理一下2022年對種族平等共融議題的一些觀察,並分享對未來方向的看法。
綜觀過去一年的相關討論,有些問題依然存在,有些則取得若干進展。展望未來一年,平機會希望能推動各界把這些具建設性的討論,轉化為實際行動,透過官、民、商三方協作,引導市民大眾正視和破除種族偏見,共同邁向種族共融。

「平等機會青年大使計劃」向大專生推廣平等共融價值
青年工作是特區政府施政的重點之一。平機會一直以來非常重視青年工作,並透過不同的活動培育青少年及兒童的平等共融觀念。為了進一步向新一代青年推廣平等機會和多元共融的價值,將年輕的平等機會支持者匯聚一起,平機會在去年10月推出「平等機會青年大使計劃」。計劃得到熱烈的回應,平機會甄選了36位大專生成為首批青年大使。

香港性教育普遍不足 平機會倡各界攜手解決問題
平機會早前公布了「本港中學實施全面性教育研究」的結果。研究發現香港的性教育普遍不足,性教育課時亦不足夠。接近一半學校表示,在一個學年只編配五小時或以下性教育課時,而超過90%的學校在一個學年分配予性教育的課時為20小時或以下。
有人問,性教育與平等機會有甚麼關係?為何平機會進行性教育的研究?

青年發展 無分種族
本地少數族裔社群是一個極具潛力,但未被發揮的人力資源寶庫。觀乎愈來愈多在港土生土長的非華語生考進大學,並晉身專業行列,足證有效的推動和輔助能抵消一切障礙。
去年12月20日政府公布《青年發展藍圖》,願景是「培育青年成為愛國愛港、具備世界視野、有抱負和具正向思維的新一代」。我衷心寄望藍圖能帶領社會各界無分種族「啟發、扶持、擁抱」年輕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