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機會委員會

搜尋

主席文章

打造種族友善城市 迎接世界各地人才

22/05/2023

特區政府官員近期多次外訪,積極在世界各地招攬專才。同時,香港高等教育界亦銳意吸引海外學生來港升學,對象遍及亞、歐、非洲多國。

吸納外來人才絕對有助紓緩本港目前的人力資源荒,讓本港保持競爭力;但最終要令這些人才留港發展,方是治本之道。因此,當去年施政報告公布一系列「搶人才」措施時,我深表贊同,並指出推出「吸才」優惠條件之餘,民間配套同樣重要。

吸納海外人才 民間配套非常重要

第一類配套是回應種族文化需要的生活便利。就以最新一輪吸才行動的對象為例,不少是位處東南亞、中東、中亞等地的回教國家,來自這些地區的人才必然考慮宗教上的需要,例如清真食物、祈禱設施、外觀及衣飾要求等。在最近一次平等機會委員會(平機會)代表出席的大學校園共融活動中,一名回教徒學生便反映校內沒有清真食物選擇,感到非常不便。衣飾要求方面,平機會近年偶爾仍收到有關僱主要求女性回教徒文職員工移除頭巾的個別投訴,可見這方面仍有不少改進空間。

第二類配套是社區鄰里對多元種族文化的接納度。不同種族社群長期扎根於港,市民普遍習慣與非華裔人士和諧共處。然而若干種族偏見依然存在,尤其對膚色較深的種族社群,有些市民仍會持抗拒態度,典型例子是業主不願出租物業予南亞人或非洲人。這些偏見和排斥一般並不外顯、絕不粗暴,但當外來者每天身處這種氛圍當中,無疑會對這個城市的觀感大打折扣。

三管齊下 推動種族共融

要提升這兩方面的配套,我認為須由積極政策、伙伴建立和公眾教育三方面入手。而近期一些正面例子,正好帶出良好措施可發揮的影響。

第一個例子是在4月上旬,本港多區舉行的泰國潑水節慶祝活動。有賴政府全力支持,成功讓市民近距離感受和欣賞泰國文化,在社區營造熱鬧氣氛。共享節慶,能讓來自不同背景的巿民瞬間拉近文化距離。這成功例子絕對可引用於其他宗教和文化節慶上,例如回教開齋節、印度教排燈節等。

另一些正面例子來自商界。平機會自2018年推出《種族多元共融僱主約章》,現已有逾300間企業和機構簽署。當中有些機構的種族多元共融措施十分值得借鏡,例如與非華裔社群的宗教團體合辦招聘日,在主流行業引入非華裔員工。同時,個別飲食集團推出獲認證的清真食物餐單,既可擴闊客源,亦有助品牌建立聲譽。若這些措施得到更多官方支援、推動和認可,相信可吸引更多商界機構加入種族多元共融行列。

種族及文化共融,離不開公眾教育,而學校教育更是移風易俗的關鍵所在。過往針對學生的種族共融教育相對零散,但平機會今年首辦的「種族友善校園嘉許計劃」,卻得到超過60間中小學支持。除了一些較多非華裔學生就讀的學校外,佔較大比例的,反而是只接收了極少數非華裔學生的主流學校。這反映學界亦逐漸明白,種族共融教育不但有助非華裔學生融入校園,亦可擴闊華裔學生的多元種族視野,有利他們日後與來自不同文化的人交流、學習和共事。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每年521日定為「世界文化多樣性促進對話和發展日」(簡稱「世界文化多元日」),以推動跨文化對話在實現世界和平與可持續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從上文所述例子,我喜見政府和不同界別正朝向正確方向邁步前行,更期望資源、力度和覆蓋面進一步提升,不斷完善種族文化共融的民間配套,既消除本地非華裔社群所面對的障礙,亦持續吸引海外人才留港發展,真正做到搶人才、留住人才以至培養人才,為香港中長遠發展打下更堅實基礎。

本文於2023年5月21日刊載於明報

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