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企業要把握發展機遇推動共融工作間
國家確立香港為八個重點領域的發展中心(「八大中心」),包括國際金融中心、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國際貿易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國際航空樞紐、亞太區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以及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吸引來自內地及海外的多元人才來港發展,可以擴大人才庫,對接國家戰略發展和提升香港競爭力。與此同時,本港企業亦可透過完善人力資源規劃,確保工作間的平等共融,讓不同背景的人才能夠在多元環境下各展所能,把握各種發展機遇。
人才清單首度引入伊斯蘭金融專才
政府近日公布擴大「人才清單」,從今年3月1日起,將涵蓋的51項專業,增加至60項,包括來自金融服務、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等不同行業,適用於「優秀人才入境計劃」、「一般就業政策」及「輸入內地人才計劃」。
今次「人才清單」更首度納入伊斯蘭金融專才。伊斯蘭金融正處於發展階段,政府過去亦投放資源構建有利於發行伊斯蘭債券的平台,因此需要吸引擁有相關伊斯蘭金融專業知識或了解相關律法原則的人才。伊斯蘭金融活動其中一項要點就是需要符合教義,例如相關財務工具不能夠收取或支付利息、投資產品不能涉及酒類、豬肉等行業。
企業要把握新型經濟的發展機遇,便需要吸引各路人才加入公司團隊,建立獨有的「多元人才庫」,以接觸不同文化背景的客戶和市場。事實上,早有學術研究指出,只要有效管理跨文化和多樣性的團隊,便可以揉合團隊成員各自的獨特理念和視角,從而促進企業創新和國際化的進程。
促進不同族裔同事的共融
然而,礙於語言和文化差異,無論是本地或從外地到來的非華裔人士,在融入香港企業文化時,或會遇上挑戰。例如個別華裔員工較少接觸非華裔人士,不了解他們的文化,又或是憂慮雙方無法有效溝通交流等等。有見及此,香港企業宜因應業務和需要,及早思考如何建立共融工作間,讓來自不同背景的人士有效融入工作環境。
企業可以推廣種族多元、平等及共融的政策和措施,例如為員工舉辦文化敏感度的訓練,以及各種員工活動,促進不同族裔同事的交流,亦可以透過夥伴計劃,連繫不同背景的人士。這些政策除了可以吸引更多崇尚多元平等的人才加入團隊,亦可更有效善用本地土生土長的非華裔人士的才能,透過他們對本地以至不同文化的認識,協助尋找和推動潛在的區域商機。
平機會推出首屆「種族多元共融僱主嘉許計劃」
平機會一直致力透過教育和倡議推動種族共融工作間。2018年8 月起,平機會便推出了《種族多元共融僱主約章》,為僱主提供九項良好常規建議,協助機構在僱傭政策、員工文化和就業環境三方面,推動種族平等工作間。目前已有超過510間來自公私營界別的機構簽署《約章》,合共涵蓋逾50萬本地僱員。平機會不時為簽署《約章》的機構舉辦交流活動,亦邀請這些機構為非華裔人士提供合適的工作崗位。平機會去年10月便和香港族裔共融聯會在灣仔錫克廟舉行首次為少數族裔舉辦的「種族多元共融招聘會」,為非華裔人士提供500個不同資歷和行業的職位空缺。
平機會今年更推出首屆「種族多元共融僱主嘉許計劃」,旨在表揚致力推行良好常規和政策,並以此為不同種族的僱員建設種族平等工作間的機構。計劃現正接受報名,截止日期為3月31日。我們希望透過這項計劃,能夠讓社會大眾認識種族共融政策的好處,並鼓勵不同界別的僱主,實行相關政策和措施,令種族多元共融成為各個界別的主流價值。
平等機會委員會主席
林美秀
(文章於2025年2月28日刊載於《香港01》)
平機會鼓勵僱主為員工舉辦文化敏感度的訓練及夥伴計劃,促進不同族裔同事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