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機會委員會

搜尋

新聞稿

新聞稿

平機會公佈「研究對少數族裔在提供貨品、服務和設施、及處所的處置或管理方面的歧視」的結果

21/09/2016

平等機會委員會(平機會)今天(9月21日)公佈「研究對少數族裔在提供貨品、服務和設施、及處所的處置或管理方面的歧視」的結果。研究發現少數族裔人士在獲取貨品和服務時普遍遇到歧視的情況,尤其是在住屋安排及財務服務方面。研究亦發現不少貨品和服務提供者對少數族裔存有定型觀念及偏見,而文化差異和語言障礙可能是箇中原因。

平機會在去年4月至7月進行是次研究,旨在評估少數族裔人士在提供貨品、服務和設施、及處所的處置或管理方面,受到歧視的種類和程度。研究小組分別從三個途徑收集資料,包括:與曾在有關方面遇到歧視的少數族裔人士進行單對單深入訪談、以神秘顧客調查形式進行審核調查及與貨品和服務提供者進行焦點小組討論。

在深入訪談中,少數族裔被訪者講述了他們在不同服務範疇被歧視的經驗,包括在住屋安排、財務、運輸、餐飲和零售等方面。最常出現的歧視形式包括被拒絕租住物業及開立銀行帳戶和信用卡戶口。一些少數族裔人士指出,地產代理表明業主不願意將物業租予他們,並只會站在業主利益的一方,他們有部份甚至會被要求離開地產公司。有些少數族裔人士雖然持有香港身份證,在提供一切所需文件後,仍被銀行拒絕開立帳戶。其他歧視例子包括被售貨員拒絕提供試身服務和在離開店舖時,被要求檢查他們的手提袋。

為進行審核檢查,少數族裔、白種人及華裔檢查員扮演神秘顧客,以比較提供給不同種族檢查員的服務水平。審核檢查確認了提供給少數族裔人士的服務水平比華裔及白種人顧客為低。少數族裔檢查員表示,在接近一半(44%)的訪查中遇到歧視;白種人則指出,在四分一的訪查中受到歧視(24%),而華裔人士在所有的訪查中都完全沒有遭受歧視。按行業類別分析,少數族裔檢查員表示,在三分一尋求財務服務的訪查中(33%),遇到很大程度上的歧視,其次是零售、餐飲和就業服務,在各有17%的訪查中,少數族裔檢查員認為遇到很大程度上的歧視。

平機會主席陳章明教授在記者會上表示:「雖然大多數受訪少數族裔人士均認為,香港的種族歧視問題比十多年前已經有所改善,但這次研究顯示少數族裔人士在提供貨品、服務和設施、及處置或管理處所方面遇到歧視的情況仍然普遍。他們遇到的歧視,在住屋安排及財務服務方面尤其嚴重,這不但影響他們的基本生活,還令他們感到不受尊重。香港被譽為一個崇尚多元及開放的國際城市,我們以此為傲,這些歧視情況不應在香港出現。政府有必要把推動種族平等和共融定為更優先的工作,並進行持續教育工作,改變本地華人的觀念。」

在焦點小組的討論,參與人士均表示他們沒有歧視少數族裔人士,不論任何國籍和種族的顧客,他們都會提供相同的服務。然而,地產代理承認有部份華裔業主不願意將物業租予少數族裔人士,原因是擔心他們有可能不準時繳交租金、對鄰居有可能造成騷擾(例如烹調食物的濃烈氣味會傳到鄰居的單位),以及因其煮食習慣可能弄髒單位及產生濃烈氣味。

陳章明教授指出:「我們從研究得知大部份少數族裔人士儘管感覺受到歧視,亦不會作出申訴,原因是不想被視為麻煩製造者,很多少數族裔人士更不知道申訴渠道。有見及此,平機會將會加強宣傳,讓少數族裔人士知悉他們的權利和在受到歧視時可採取的行動。事實上,很多被歧視的少數族裔人士都是香港居民,他們亦認同自己是香港人,他們應享有與其他本地人相同的權利。」

焦點小組受訪的貨品和服務提供者認為,衝突及誤解的事件主要源於文化差異。他們建議政府加強教育公眾認識怎樣構成種族歧視,以及建議少數族裔人士參與新來港定居人士的課程,從而增進認識本地文化和生活方式。此外,受訪少數族裔人士亦希望持份者舉辦更多跨種族的社區活動,推動種族共融和多元文化。

平機會政策、研究及培訓總監朱崇文博士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研究發現貨品和服務提供者與少數族裔人士發生衝突和誤會是因為語言障礙而引致。政府可考慮聯繫非政府機構及其他組織,提供更多職業培訓予接待少數族裔顧客的前線服務業員工。此外,很多少數族裔人士亦希望當局提供更多中文課程,促進他們與本地華人的日常溝通。」

為加強前線員工,特別是銀行和地產界,對《種族歧視條例》的認識和種族敏感度,平機會少數族裔事務組與香港銀行公會和香港銀行學會合辦了工作坊,為銀行從業員提供培訓。平機會已經把建議的良好常規分發予香港不同的銀行,而少數族裔事務組亦與地產代理監管局合作,持續為地產代理提供培訓。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平等機會委員會
2016年9月21日

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