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機會委員會

搜尋

新聞稿

新聞稿

平等機會委員會有關定型觀念的研究結果:香港需邁向多元化

15/04/2002

平等機會委員會(委員會)今天(2002年4月15日)公布兩項與學生和課本有關的研究報告。


研究發現,學生的看法有明顯的性別區分,而他們對殘疾和非傳統家庭的看法亦缺乏平衡。課本以定型的手法描繪女性,而有關有殘疾人士及單親家庭的內容並不足夠。


學生的看法對他們在興趣及職業方面所作的選擇構成影響,從而亦影響到他們的經濟狀況、成就及對公共事務的參與,以及整個社會的團結。


委員會主席胡紅玉女士表示:「要消除定型看法,教育的作用相當重大。而學校、教師及課本能摧化變革。教育的環境必須能反映出轉變中的社會的多元化、各種不同的文化價值觀、不同的傳統、生活方式和社會現況。」


胡女士指:「男女生必須得到適當的培育,才能在瞬息萬變的社會中,作出最佳的選擇。定型觀念會局限年青人在人生中的選擇,令他們不能盡展潛能及追尋理想。委員會的抱負是為每個人開啟機會之門,而挑戰定型觀念可以幫助青年男女擴闊視野和發掘新的可能。」


「學生對有殘疾人士及性別定型與家庭角色的態度的基線調查」


這項研究由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進行。研究小組向8,379名小四、中一、中四及中六學生收集數據,以確立學生對性別及殘疾定型,以及家庭角色的態度。


研究結果


性別


這項研究顯示,性別對於學生的想法有重大的影響,這點不足為奇,但有跡象顯示,最低限度某些界線現已開始模糊,例如,男生和女生均支持女性會有自己的事業;但男女生都期望丈夫才是家庭的主要經濟支柱。此外,無論男女生,都仍然認為女性較適合照顧小孩。受訪的年青男性對於男性化的定義較為僵化及缺乏彈性,因而他們局限自己在行為及職業等方面的選擇。


高年級的男生和女生對於五種情況有相當分歧的看法,男生認為下列提議「難以想象」,女生則不同意: -


- 女孩子在拍拖約會時採取主動(女生則中立);

- 男孩應接受家務、家事常識和孩童護理的訓練(女生贊成);

- 女兒及兒子應該平均分擔家務(女生非常同意);

- 女性擔任男性的上司(女生表示接納)

- 丈夫接受配偶金錢上的支援(女生表示接納)。


學校科目中,有些被視為適合男生,有些適合女生。女生認為體育、數學及資訊科技適合男生和女生,而男生則認為這些是男性的科目。藝術和音樂被認為是女生科目,而科學及資訊科技則一般被視為男性學科。課外活動方面亦有類似的情況出現。足球、武術和排球是男性活動,而繪畫、舞蹈和音樂則適合女生。


男女學生的職業取向亦有非常明顯的性別定型想法,當被問及如果作為另一個性別,他們個人的職業選擇,會和原來的選擇有很大分別。雖然學生認同大部份職業都適合男女性,但實際上,他們的職業取向都受性別定型影響。在選擇事業方面,只有少數人能夠跳出性別定型的框框。女生被視為適合從事藝術、人文學科、幼兒教育、護士、美術及舞蹈等工作,而男生則被視為適合從事有關科學、資訊科技、工程、體育及技術的職業。


家庭


研究結果顯示,受訪青少年對再婚家庭(把兩個家庭合併為一個新家庭)的接納程度最低,其次是以父親為首的單親家庭、以母親為首的單親家庭、母親在中國大陸的家庭及父母親年齡差距大的家庭。


值得一提的是,研究發現,不同年齡的男女學生都認同:「父親工作時間長以致很少時間與兒女相處,會對兒女身心發展有影響」。被訪者都很清楚了解自己希望父親能多參與他們的生活,而不是作為一個缺少溝通的父親。


殘疾


所有受訪者均表示,他們對有殘疾人士的印象主要是來自傳媒。他們對不同殘疾的接納程度顯示,他們最不接納有學習障礙和曾患精神病的人 - 這情況與國際文獻所載相符。


學生似乎只留意到有殘疾人士的束縛和局限,有一半受訪者覺得有殘疾人士「可憐」。由於他們存有誤解和受不正確的想法所影響,在他們心目中,某一種殘疾所引致的障礙,比實際情況嚴重。例如,有殘疾人士被視為不正常、容易發生意外及只適合做重覆的工作,而精神病患者則被假定為不正常和有暴力傾向。


很明顯,大部分學生均對不應歧視有殘疾人士,及有殘疾人士應擁有的平等機會和人權等信念有所認識,但由於現時社會上普遍對有殘疾人士的行為有所誤解,因此學生很大程度仍然受到負面影響。他們假定有殘疾人士在特殊學校學習,會比在推行融合教育的學校學習,更感自在及能得到更好的教育。在與有殘疾人士有關的事情上,學生會猶豫個人的承擔,並會小心在社會層面所產生的後果,他們會感覺到恐懼和難以預計。


約有三份一(36.2%)學生表示曾經認識或接觸過有殘疾人士。由於許多有殘疾人士仍然被主流社會拒諸門外,學生亦傾向認為將有殘疾人士分隔是正常的。這傾向形成惡性循環,並帶來更多誤解,令學生猶豫應否平等地對待他們。


研究人員就研究結果建議,在特殊教育及康復服務方面,必須要重新訂定方向,致力將有殘疾人士融入各層面的社區生活;並應有更多有殘疾人士在主流學校接受教育、公開就業、在社區之內生活、參與社區生活,以及貢獻社會。我們應視學生教育為長期的社會教化過程。


香港教育制度自1997年起有一重大的轉變,有殘疾兒童可在普通小學就讀。去年,委員會發出了《殘疾歧視條例教育實務守則》,就如何配合有殘疾學生的需要,為教育界人士提供實用指引。海外研究清楚指出,學校所營造的共融環境,對有殘疾及非殘疾學童的友儕關係,有深遠的影響。我們應該為與有殘疾學生一同就讀的非殘疾學童,提供適當的預備及訓練。


「分析課本與教材內定型觀念」研究


這項研究由城市大學英文與傳播學系英語教育及傳意研究中心進行,研究探討了289本課本和考試卷,涉及69,957項人物角色的資料,並訪問了學生、教師和出版商。


研究的重點在於探討印刷教材內定型觀念的性質及其程度。而探討層面包括性別、年齡、殘疾、單親家庭及種族幾方面的定型情況。


研究結果


性別


在所有分析資料內,性別分明的角色(在69,957項資料中佔31,970項)中,女性角色出現的次數少於男性角色(兩者分別佔29%及71%),比率為1:2.4(在香港人口中,女性與男性的人口比例為1:0.97)。


性別不詳(即非性別化角色)的角色出現的次數,比性別化角色(男性角色與女性角色合併)出現次數還多,比率約為1:0.8。非性別化角色較常出現在文字模式中,而性別化角色則較多出現在視象模式裏。


女性角色與男性角色同時出現的情況,比女性角色與女性同時出現為多。而男性角色與男性同時出現的情況,較與女性同時出現為多。在描述行為方面,女性被描繪為常哭泣、行為古怪及饞咀。男性則與勇氣相提並論,而年長人士、女性和兒童則與柔弱掛。


受訪教師認為,歷史科的教材可更多提及女性的成就。


殘疾


樣本教材中甚少提及殘疾,在全部69,957項資料中,殘疾被提及的次數只有73次,佔樣本教材中的0.1%。在政府的「康復計劃方案」中,本港的有殘疾人口比率為6.2%。政府統計處在2001年發出的調查報告顯示,在整體人口中,有殘疾人士(不包括智障人士)佔4%,因此,課本內有關有殘疾人士的內容顯然是不足夠的。


小學教材中只提及肢體殘疾,而中學教材則有提及其他類別的殘疾。有殘疾人士並不被視為能全面發揮社會功能的一份子,與其他社會人士相比,他們被描繪為較被動、需要其他人的支援和幫助。


接受訪問的出版商認同,有需要在教材內增加有殘疾人士的正面形象,但他們表示難以取得有殘疾人士的資料如照片等。


家庭


整體而言,在家庭中女性傾向扮演施與者的角色,而男性則扮演接受者的角色。在樣本中,單親家庭只曾出現一次,而單親家庭兒童亦只在相關的內容中出現過一次,佔樣本的0.003%。(據香港人口的婚姻狀況資料顯示,約有6%的香港居民是配偶已身故、有2.7%已離婚或分居)。


受訪學生認為離婚婦女性情暴躁、有時很可憐,並且有心理問題,而單親家庭的子女則被視為取笑對象。


受訪教師意識到在教材內,家庭角色的分佈並不平均;在現實中女性對經濟和家庭均有作出貢獻。


年齡


在經濟和綜合科學教材內,年老和年青角色被提及的次數相約,教材內提及年老人士對綜援和其他服務的需求。在其他科目中,年老角色出現的次數均較年青角色為少。在所有樣本個案中,年齡被提及的比率只有4.3%。年長人士被描繪為常在下午小睡、容易跌倒以及偶然做運動,而沒有強調年長人士活躍的一面,以及他們對家庭和社會所作的貢獻。


受訪教師認為,年老和年青人的「角色與任務」分佈需要按年紀和能力來衡量。


種族


在所有樣本個案中,只有3.2%提及種族。大部分教材只談及中國、英國、法國及美國等人,卻不曾提及菲律賓人。子樣本只有兩次談及來自內地的新移民。


受訪學生對來自內地的新移民兒童有負面的看法,並且不覺得有需要向他們提供協助,他們對新移民兒童的興趣主要集中在他們的口音、衣著及需要別人幫忙。


集體語言分析


研究小組從英文及中文課文中取出子樣本,就角色對話及不同事手法進行研究,得出以下的結果:


研究小組就事手法的分析探討故事的主題,在樣本教材中的主題似乎都有一個穩定及傳統的模式,這個模式又反過來詮釋和強化了社會的期望。有關父親的描述,較多是與他的工作和對社會的貢獻有關,而有關母親的描述,則較多是關乎她的生活和對家庭的貢,而父親和祖父則教導子女和孫兒如何應付外面的世界,母親則教導女兒在家中的行為舉止。


男性所扮演的角色是一個具備世界知識、科學、地理、以及如何執行實際任務等的知識庫。女性則被描繪為教授關係知識,即有關人際關係的知識。至於解決困難的角色方面,遇到困難的總是祖父、母親和子女,父親則一般不會遇到困難,而假如父親遇到困難,這些困難都是關乎工作的,而母親的困難則是關乎家務和家庭的。


關於職業角色方面,與男性比較,女性多以地產及旅行社職員、藝人、唱片騎師、電影明星、作家、體育明星、顧客、乘客、旅客、觀光者、圖書館管理員、教師、店務助理及售票員的身份出現。


女性較多從事服務性行業,並且較常以顧客、旅客及觀光者的角色出現,故此女性角色較常提出詢問及參與交易,例如買賣貨品及服務。由於她們的工作性質,女性角色經常向別人提供資料。但男性多以編輯、新聞工作者及記者的身份出現,較女性為多,而男性亦較女性進行更多的訪問。


涉及其他變數的定型觀念


職業:提及職業時,較經常同時提及男性及中年人士。較多男性角色從事藍領工作,而女性則多出現於服務行業。


經濟地位:相對於經濟不活躍的人士,經濟活躍的角色被提及的頻密程度,與性別、年齡及種族有關。與年長角色比較,年青角色在經濟上較為活躍,此外,經濟活躍的角色中,男性較女性為多,而較多非華裔角色從事白領工作。


興趣:不同類別的興趣,例如運動、家居活動、義務工作、戶外/室內活動等被提及的頻密程度與性別有關。男性常與運動及戶外活動相提並論,而女性則與家居活動/室內活動及義務工作掛。


成就:在提及成就時,在各個性別及年齡類別出現的分佈密度是有偏側的,較偏重男性和年青人。


參與公眾事務:當提及參與公眾事務,例如公眾活動、社會組別、政府活動、選舉投票等,在各個性別和年齡類別中出現的分佈較偏重男性和年青人。


利益相關人士的意見


- 接受訪問的出版商及教師均認同,教材內有需要加入一些能反映本港多元化種族、習俗、文化、生活方式,以及社會實況的內容;

- 受訪的出版商及教師均同意,一套教導避免教材內出現定型觀念的指引,將會有極高的參考價值;

- 教師歡迎在專業發展課程及在職培訓課程內,加入有關處理定型問題的正統訓練。


前瞻


鑒於上述研究結果,委員會將會:


- 與教育署及課程發展處保持聯繫,為學校製作平等機會教材;

- 與教師培訓機構合作,加深學員對定型問題的認識,培訓他們處理相關議題的技巧;

- 為教育專業人士及相關人士舉辦研討會,就研究結果及影響進行討論,並制定跟進計劃;

- 倡議由相關人士制定指引,以消除教材及課本內的定型觀念。


查詢: 羅寶珠小姐        21062226

 

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