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機會委員會

搜尋

講辭

香港護理學院行政管理興趣小組

「今日香港護士的社會角色: 怎樣提升護士的社會地位」 平等機會委員會主席 胡紅玉女士講辭

18/10/2001

各位朋友,大家好!

十分多謝香港護理學院邀請我來今日的聚會。貴會給我的題目是「今日香港護士的社會角色:怎樣提升護士的社會地位」。這是一個很大的題目,相信貴會內部亦經常就此作出討論,彼此亦有許多的交流。我作為局外人,今日會從幾個角度,和大家分享我的看法。

我的第一個看法是,爭取兩性平等,可以提升護士的地位。第二個看法,是平等機會法例的通過,有助護士地位的提升。第三點是,終身學習是確保護士能與時並進的重要工具,而最後一點是,護士應凝聚力量,並建立一個全心關懷的專業形象。

護士對社會的重要性

護士這個行業有相當長的歷史,而在每個社會的護理制度中,護士都起關鍵性的作用。我知道香港護理學院是國際護士議會(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Nurses)的會員,根據該議會的數字,全球有一千一百萬名護士。無論是太平日子,還是戰火連天,護士都肩負起救傷扶危的重要任務。著名的護士代表人物南丁格爾,就曾說過護士的責任是「協助病人求生」。她十分著重對病人的關懷,亦強調護士必須關心社會。國際護士協會的「護士道德守則」就提到,護理的其中一個要點,是對人權的尊重,這裏指的人權包括生存的權利,以及在護理過程中獲得尊重,和保存個人的尊嚴。

該會亦提出,在廿一世紀,護理界應持守以下的價值:Achievement(追求成就),Partnership(廣結夥伴),Flexibility(保持彈性),Inclusiveness(接納不同)及Visionary Leadership(有遠見的領導)。該會認為,持守這些價值,有助護理界面對未來的挑戰。據我了解,香港的護理界和世界上其他地方一樣,亦面對不少挑戰。

護士面對的挑戰

各位當初加入這個行業,一定是抱「服務人群」的熱誠。但有時,入職後的情況可能會比想像中較多限制或困難。有一位在美國俄亥俄州的護士設立了一個名為「Nurses Are Angels」的網頁(http://www.nursesareangels.com),上面就有一個這樣的小笑話:

一個資深護士死了,來到聖彼得面前,聖彼得就向她解釋話:「這兒有一個小政策:你可以選擇永遠住在天堂,或永遠住在地獄。」那護士問:「我應該如何選擇才對呢?」聖彼得回答:「很簡單,你在決定前先到兩個地方各住一天便可以。」

就這樣,聖彼得把護士送入升降機,去到地獄。升降機的門打開,那位護士發現自己置身於一個陽光普照的花園裏,很多舊朋友和舊同事熱情地歡迎她。她在那兒整日都笑說往事,十分開心。那天晚上,她還在一間高級餐廳吃了一頓美味的晚餐。她甚至遇見魔鬼,但他竟然是一個俊朗的男子。不知不覺間,在地獄的時間完結了,她便去到天堂。

在天堂生活的一天也不錯。她在雲上面懶洋洋地休息,唱歌和彈豎琴。一日結束,聖彼得來到她面前,問她決定了沒有。她回答說:「唔,天堂也不錯,但我在地獄時覺得比較開心;我知道這個決定比較不合理,但我決定選擇地獄。」就這樣,她搭了升降機往下去。

升降機門打開,但她看到的是一片荒涼的土地,地上堆滿垃圾,十分污穢。她的朋友身穿破爛的衣服,拾起垃圾放進大袋裏。魔鬼路過,這位護士衝上前對他說:「我真是不明白,昨天這裏還是片樂土,我們一齊品嘗佳餚,開開心心過了一天。但今日……」魔鬼笑著回答:「昨天我們在做招聘,今天你已成為我們的一份子啦。」

這樣的笑話對某些在十分惡劣環境下工作的護士來說,相信有較深刻的感受。據知,有些非洲地方,護士在接生時為了預防愛滋病毒,但又苦於物質短缺,因此用塑膠購物袋來防止感染,保護自己。但購物袋是滑手的,初生嬰兒亦是,因此險象橫生。在加勒比海有些地方,一個護士要同時間照顧五十名病人,難度很高,只能盡力而為。

香港的護理人員在物資和人手上,雖然比起第三世界好得多,但仍然有其他問題要面對和克服。在護理方面遇到的問題,在座各位才是專家,我今日要講的,是其他觀念上及制度上對護士的挑戰。

傳統思想及角色定型

我想問一問各位,你們當初為甚麼會入行呢?除了一腔幫人的理想之外,是否也因為家人贊成「女仔做護士」?或者週圍的人對你講:「個性溫柔的女仔,最適合做護士?」

傳統中國觀念,一向是「男主外、女主內」。婦女要留在家中生兒育女、打理家務,更認為「女子無才便是德」。女性很自然地將自己代入一個卑微附從的角色。相反,男性會出外謀生,被視作為家庭的經濟支柱。這些舊有的觀念,否定了女性對社會及經濟上的貢獻。由於女性被認為「有老公養」,因此傳統上女性被認為是「賺錢買花戴」,以致在某些行業出現同工不同酬的情況,直至今日,這現象仍然存在。

1996年一項性別基線調查的資料顯示,在14個有關就業的項目中,當中包括招聘時考慮申請人的性別及家庭狀況、男女薪酬、表現評估、福利、培訓、性騷擾等等,大約75%的男女被訪者評定其中12項存有性別歧視。其中由於懷孕而被解僱,女性在工作時受到性騷擾,及男女在工作上的同工不同酬被認為是最嚴重的性別歧視。

爭取同工同酬的運動

相信在座各位都曾聽說過在70年代初以前,女性公務員婚後,她們原先的永久長俸僱傭條款需轉為臨時性質,她們所得到的補償,就是所指的「已婚婦女酬金」(marriage gratuity)。在取得「已婚婦女酬金」的同時,她們亦失去了長俸僱員的一切福利。前任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女士,當年亦需要以臨時工身份受聘,而薪酬只得同級男同事的四分三。女性的公務員對此現象當然相當不滿。在1960年,女教育主任協會成立,目的是爭取男女同工同酬。到1963年,多個團體組成「爭取同工同酬工作 委員會」,要求政府全面實行男女同工同酬。在1965年,政府接納「薪俸委員會」建議,以十年時間逐步實施男女同工同酬制度。但由於護士和教師的薪酬正在檢討當中,故不被包括在上述計劃內。到1970年,女護士發起「爭取同工同酬運動」,要求政府在護士行業中實施此制度,政府終於在71年答允護士的要求。經過多年爭取,護士才得到了同工同酬。

隨社會經濟及資訊發達,生活物質需要不斷提高,近三十年來香港婦女在教育、就業、健康、生育等方面都有顯著的改變。由於婦女教育程度提高,判斷能力不斷增強,她們在經濟上亦趨於獨立。相對而言,傳統對女性的定型和價值觀念,起了根本的變化。這些客觀條件為婦女提供了新的機會,與此同時,亦帶來新的挑戰、新的職責與新的承擔。

同值同酬的理念

近年海外有許多專業人員如護士發起了爭取「同值同酬」的運動。這個概念和同工同酬有相似的地方,但亦有不同之處。「同值同酬」所指的是同類價值的工作應得到同等的報酬。

傳統上,護士是一個屬於女性的行業。當我們提到「白衣天使」,心目中想到的往往是女性。到廿一世紀的今日,社會上大部份護士仍然是女性。這和消防員傳統上以男性為主,都是很相似的情況。在過往,社會經常把工作分類,有的職業被認為是男性的職業;有些則被視為是女性的職業。有些需要較多體力勞動的工作,一般被視為男性的工作,如消防員和警察等;有些需要較多耐性和愛心的,如護士、幼兒教師等,則被視為是女性的工作。這些很明顯是角色定型(stereotyping)的做法。

其實,男性中亦有很多人對護理工作是有能力及有興趣的,女性中亦有不少人對從事消防及警政工作有興趣,亦有足夠的體能勝任。但由於傳統的角色定型思想,令他們尋求非傳統工作的道路較另一個性別困難。女性固然極難取得原來由男性從事的工作,再者,女性自己亦可能被傳統定型思想影響,而沒有選擇那些踏足男性為主的事業所需的訓練。不少人會遵循社會和家庭的期望,選擇了被視為是符合自己性別的職業。值得注意的是,以往在醫療、法律、商業、科技和技術性等行業,甚少或甚至完全沒有女性加入。這種在工作上把男女分流的現象,亦導致一個懸殊情況,就是大部份女性都集中在低薪職業,如服務業、用手操作的職業,和與照料有關的行業。由於性別歧視,男性的工作一般被視為更重要,更艱難、更有價值。而傳統上以女性為主的工作,即使需要同樣的技能、努力和責任,一般仍被視為價值較低。因此,出現了男女工作「同值不同酬」的情況,即是說,工作的要求和價值差不多,但女性的薪酬一般較男性為低。

香港女性就業情況

在香港,女性佔人口的一半,但一直以來她們所佔的勞動人口參與率,卻遠低於男性。例如:2000年男性的勞動人口參與率是73.2%,而女性則約為48% (政府統計處,2001年8月)。不過,在過去十數年,在職婦女所佔的角色已日益重要。從1986年至2000年,香港的在職婦女數目增加了44.3%,而且越來越多女性接受高等教育,並且進軍新的領域,例如醫科及商科,顯示出在職婦女的一個正面趨勢。但是,當女性畢業後努力爭取事業發展的時候,她們卻只可以獲得較條件相若的男性為低的薪酬及職級。根據政府數據顯示,去年持有專上學位的婦女,薪酬比接受過同等教育及培訓的男性少8,000元。(2001年政府統計處)。

一般而言,就業男性的每月就業收入中位數較女性高。在二零零零年,就業女性的每月就業收入中位數為8,500元,較男性的12,000元低29%。引致這個差別的部分原因,是女性與男性的職業分布不同,而這些工作是以不同的方式作出評估的,因此可能同時存在同工同酬及同值同酬的問題。

按職業分析,在二零零零年,56.5%的就業女性是文員和非技術工人。女性任職「經理及行政人員」的比例(4.2%)遠較男性的比例為低(9.3%)。此外,雖然一些職業組別如經理及行政人員、專業人員、輔助專業人員和文員的男女每月就業收入大致相同,但在某些職業組別的差別則較大。例如,在二零零零年從事非技術工作的男性的每月就業收入中位數是7,500元,女性則為3,900元。

其他國家的研究發現,護理行業作為一個以女性為主的專業,亦受到男女薪酬差距的因素影響。調查發現,美國加州的護士比起消防車維修人員來說,每年少賺七萬港元。而在賓夕凡利亞州的護士的薪酬更少於該州的園藝工人。考慮到護士需要接受較多教育,亦承擔較多責任,這個薪酬差距看來是不公平的。

雖然巿場因素有時會影響薪酬,但在護士這行業來說,卻似乎不受供求影響。許多國家現時都有嚴重的護士短缺,但護士薪酬卻沒有增加到反映供求之間的差距。有些國家,例如加拿大,解決供求問題的方法是更改他們的護士訓練要求,以便從其他國家輸入護士,而不是提高護士的薪酬,來增加護士的供應量。

有關「同值同酬」的研究

香港平等機會委員會的法定責任是消除歧視,和推廣男女之間的平等機會。我們支持實施「同值同酬」,並且相信達致同值同酬,對於消除女性在就業方面的歧視至為重要。現時《性別歧視條例》規定,僱主在僱傭條款方面基於性別而歧視僱員是違法的。

根據國際公約,政府有責任在香港的公營及私營機構實施「同值同酬」,而《經濟、社會與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及《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等國際公約均訂明,「同值同酬」適用於香港。

為了履行這項責任,政府已特別撥款予委員會研究本港在推行「同值同酬」方面的進展,而委員會亦已於2000年5月成立了一個專責工作小組,研究如何推行「同值同酬」。該專責工作小組其後建議,「同值同酬」可分三個階段推行。

委員會與公務員事務局及醫管局己合作展開了第一階段的工作。接著小組將在第二及第三階段分別研究僱用了超過200名僱員的公司及中小型企業的薪酬及人事數據。

有關醫管局的研究

由於醫院管理局是全港第二大僱主,亦是僱用最多女性的僱主,平等機會委員會目前正在研究醫管局的薪酬及人事數據,作為本會同值同酬研究的第一部分。

醫管局目前有74項以女性為主的工種,所指的是起碼有百分之七十五的工作人員是女性的工種。工種包括以下各項:健康服務助理(女性佔83.6%)、登記護士(女性佔95.4%)、註冊護士(女性佔90%)、護士長(女性佔86.9%)、病房經理(女性佔87.4%)、言語治療師(女性佔88.9%)及助理社會工作主任(女性佔93.6%)。

我們會衡量不同工種所需的技能、努力、責任及工作環境,來衡量工作的價值。

以往社會上很少人討論「同值同酬」這個概念,為了令更多人對這概念有所了解,委員會於去年三月及今年十月都舉辦了「同值同酬」研討會,就男女薪酬不平等的成因作出討論,並研究如何制定措施消除差距。我們希望見到以女性為主的工作的價值獲得肯定,而婦女整體的地位亦得到提升。

平等機會法例的重要性

分別於1996年及1997年實施的《性別歧視條例》及《家庭崗位歧視條例》,對婦女的地位亦作出鞏固及提升。這兩條法例保障了社會人士不會因為自己的性別、婚姻狀況、懷孕及家庭責任,而受到歧視。自實施以來,平等機會委員會共處理了1785宗有性別歧視、性騷擾、懷孕歧視及婚姻狀況歧視的投訴,以及90宗有關家庭崗位歧視的投訴註。在這些投訴當中,絕大部份是屬於在招聘、調職或解僱等方面的歧視,只有約近一成半是屬於在教育、提供貨品及服務等非僱傭範疇內的歧視。其實這些數字只是冰山一角,委員會相信不少人只是抱著息事寧人的態度而沒有作出投訴。

性別歧視條例

在根據《性別歧視條例》而作出的投訴中,佔了三份之二與懷孕歧視及性騷擾有關。

懷孕是女性的天職,故此我們不應因為懷孕而被剝奪應有的權利。雖然現時的《僱傭條例》已規定僱主不可以在僱員懷孕及產假期間解僱她,但有一些僱主卻利用《僱傭條例》的漏洞,在僱員放產假期間另覓他人取代她的工作,當她放完產假復職後便立即把她解僱。雖然僱主可以藉這種做法避過《僱傭條例》的責任,但卻仍可能觸犯《性別歧視條例》,因為只要僱主解僱該僱員的原因或其中一個原因是她的懷孕,即屬違法。此外,亦有一些僱主在得悉僱員懷孕後給予她較差的對待,亦屬違法。

性騷擾是另一個令女性不能在社會上得到平等機會的違法行為。雖然男性亦有機會成為性騷擾的受害者,但在我們所收到的投訴中,近九成半的受害人皆是女性。大部份的性騷擾投訴皆是在僱傭範疇內發生的,但亦有一些在學校裡,或在提供貨品或服務的過程中發生。這些投訴包括一些在言語上的性騷擾或身體上的接觸,甚至有一些更涉及刑事罪行。

家庭崗位歧視條例

家庭崗位歧視的投訴主要集中在僱傭範疇。曾經有投訴人因需要照顧子女而拒絕加班工作,最後遭僱主解僱;亦有投訴指稱僱主因擔心剛分娩的僱員需要分心照顧年幼子女而把她解僱。

在接到投訴後,委員會都會作出調查,並努力為雙方調解。有不少投訴人都因而獲得補償、道歉或復職安排。故此,這兩條法例的實施,都為婦女在僱傭範疇提供了保障,亦讓她們得到平等的機會,在工作上表現自己的才能,並獲得合理的回報。

平等機會觀念

踏進廿一世紀,香港社會甚至是整個世界在各方面,包括政治、經濟及科技等都有急劇的轉變。無論面對甚麼轉變,我們都應該自強不息,不斷學習,肯定個人的能力與價值,而不應受舊有的思想影響而否定或貶低自己的能力。最終我們所推崇的是一個公平、開放又有競爭力的社會。

平等機會的觀念是以尊重人類既有的尊嚴為基礎。平等機會並不是要人人相同,兩性平等也不等於提倡兩性毫無差別。我們亦同意每個人都有其獨特之處,平等機會的精神是指任何人不應因為一些不相關的因素,而受到歧視;相反,應該按個人的才幹和能力,享有平等的機會。我們所關注的,是確保每個人在公共生活中各個層面,包括政治、經濟、科技發展等都享有同樣的地位、權利和責任,而最終是創造一個公平的參與場地,讓每人能發揮所長。

平等機會委員會的工作

平等機會委員會的工作是多元化的,除了根據法例處理有關歧視的投訴外,我們亦廣泛地透過多種途徑推廣平等機會觀念。我們亦落手研究社會上一些既有的制度,研究有沒有存在系統性歧視。

過去兩年,我們在多宗有關保障兩性權利的重要訴訟中勝訴。其中,我們以「法庭之友」的身份,由原訴法庭到終審法院一直參與有關村代表選舉的訴訟,以確保所有選民不論男女都有權在村代表選舉中投票。此外,我們今年6月在對教育署的司法覆核中勝訴,得以保障男女學生,在小六升中一分配學位時,不會因他/她的性別而受到不平等的對待。我們也在區域法院第一宗有關懷孕歧視的訴訟中勝訴。在這個個案中,法庭不但判定僱主不可歧視懷孕的僱員,而且即使該僱主只是針對其中一名懷孕僱員而作出歧視行為,也是違法。

合理的爭取

總括來說,我們的社會仍普遍存在對性別角色的傳統看法,這情況直接影響婦女在社會及經濟方面的發展。今時今日,香港婦女的就業比率仍遠低於男性,女性仍然集中擔任薪酬最低的職業,兩性的薪酬仍有很大的差距。

在香港實施同值同酬,可能不是短期內就可以達到的。但是,護士仍然應該凝聚業界的力量,了解自己的情況,作出合理的爭取。

終身學習的重要性

隨著醫療改革,醫護界現更著重「成本效益」及「病人的個別需要」。在這情況下,護士擔當了管理或行政人員的角色,因此,必須注意如何可更有效地使用資源及提高護理質素。持續進修有助護士專業化及改善護理質素。經過不斷的學習及研究,護士更能提供有效的身心護理。要提升護士的形象,護理界必須在對外宣傳時,突顯出護理人員是以病人為中心,並以關顧和協助病人面對疾病為重任。護士作為照顧者,必然面對不少壓力,亦面臨不同的轉變,如何在多種變化和挑戰中提升護理專業和護理質素,既是業界所關心的,亦是一般巿民所期望的。我知道香港護理學院為護士提供了不少持續進修課程,希望大家亦把握機會,裝備自己,爭取更高的專業資格。

凝聚力量的重要性

護士是一個「以人為本」的專業,需要有相當高的技能,和高尚的服務精神。一九九五年一項加拿大的調查中,訪問該國人民那一種醫護人員最值得信賴。當時,有百分之七十五的人說他們會信賴一位護士,說信賴醫生的只有百分之五十五,說信賴該國醫療部長的,則只有百分之九。雖然我們不知道那個調查的方法是否完全精確,但單從表面的調查結果來看,護士在該國的地位無疑是相當高的。該國的護士協會在招募新血加入該個行業時,就用了以下這句口號:“No one ever said it was going to be easy, just worth it.”翻譯成中文,意思大概是:「從沒有人說過這工作會很容易,但它值得你投身成為一份子」。

總結

今時今日,女性在職業方面已較以前多了選擇。因此,如何吸引人才及保留人才,都是醫護界要面對的問題。政府固然需要投入足夠的資源去培訓護士,及不斷提升在職護士的專業知識,護理界亦有責任去監察整個行業的水準,並在有關護理界的問題上提出有利業界的倡議。今時今日,單是埋頭苦幹是不足夠的了,我們還需要了解社會的整體環境,並在政治層面有更多的參與。無論是爭取更佳的醫護制度、更好的工作條件及薪酬,還是更多的機會,都需要一把團結有力的聲音。護理界需要讓公眾清楚地知道你們的價值和重要性。有賴你們的努力,香港的市民才能享用優質的醫療服務。把你們的價值和重要性清楚地表達出來讓公眾人士知道,會有助吸納新人,和提升整個行業的地位。

在座各位選擇了一個以女性為主的行業,但這個行業的地位,可以在各位的努力下不斷提升。而在個人的日常生活中,各位亦可以抗衡一些男尊女卑的思想,和以性別局限一個人發展的各種偏見。假如你是一位母親,請把男女平等的觀念帶給你的子女;不要因為你的孩子是男的,就不鼓勵他們從事護理專業;也不要因為孩子是女的,就勸阻她們投考醫科。男女都可以是好醫生,也都可以是好護士,完全視乎每個人的興趣、能力和取向。但願我們下一代,不會再受到性別定型的種種限制,可以自由選擇職業,亦以自己的職業為榮。多謝各位。

~完~

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