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機會委員會

搜尋

講辭

「慶祝2005年三 • 八國際婦女節」聯歡晚會講辭
香港工會聯合會婦女事務委員會主辦

平等機會委員會主席鄧爾邦先生

08/03/2005

陳婉嫻議員、各位工聯會的朋友、各位嘉賓,各位女士、先生,大家好!

我很高興能夠參與今日的聚會。工聯會多年來努力不懈,維護工人權益,是一個充滿生命力及凝聚力的團體,今日能夠與各位聚首一堂,我感到十分勞幸。

三八婦女節是一個重要的日子,因為它標誌著女性對社會及家庭的重大貢獻。

婦女的地位在過去一個世紀,經歷了很大的進展。由「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年代,由小女孩被逼纏足(紮腳)、貧家女被賣為奴婢(妹仔),由父母往往不讓女兒入學堂讀書的時期,到七十年代實施免費教育,大量適齡學童得以走入學校,知識改變了她們的生活,許多女性在畢業後投身社會工作。到現在,香港的大學生總人數超過一半是女生 (註一),而近一、二十年來,政界、商界和專業界別的成功人物中,有不少都是女性。目前行政會議成員中,女性佔19% (4人)。立法會議員中,女性佔18% (11人)。十四位問責局長中,女性佔14% (2人)。首長級公務員中,女性佔25%。婦女地位的進步是顯而易見的。當然,兩性平等要進一步實現,可以做的還有許多。例如,目前商界中雖有不少管理人員都是女性,但說到最高階層,男士仍佔大多數。我預見會有越來越多女性掌握香港的政治和經濟力量,社會亦會因而獲益。

一百年前,提倡女子教育及女權的梁啟超先生說過:「女性開放則社會開放,女性獨立則社會獨立,女性自由則社會自由」 (註二)。今日的香港,我們見到有很多獨立能幹、經濟自主自由的女性,她們在不同的崗位發光發熱,促進了香港的進步和繁榮。在我的工作環境中,無論是以前的證監會、私隱專員公署或是現在的平等機會委員會,我都深切體會到女性對所服務的機構作出了舉足輕重的貢獻。

在現今社會,女性除了出外工作外,還是家庭的支柱。她們不辭勞苦地照顧家庭成員,為他們帶來溫暖和動力。所以,女性為社會和家庭都帶來團結和進步的力量。

當然,在慶祝今日女性的整體成就和進步時,我並沒有忘記社會中仍有一部份婦女在容忍低工資和惡劣的工作環境,當中,甚至有些是祖母輩或曾祖母輩年齡的長者,她們為了餬口而日夜勞碌,大家不能夠忘記她們的困境。所以,在今日的三八婦女節,我們在肯定現代女性對社會的推動力之餘,亦需要正視婦女的貧窮問題及婦女在晚年的生活保障。

不過,正如1998年諾貝爾獎經濟學得主阿馬蒂亞˙森先生(Amartya Sen)指出,貧窮問題不只是收入少這麼簡單,亦關乎一個人的「能力」(capability)能否獲得發揮機會。要界定一個人或國家是否貧窮,除視乎實質及相對收入,應同時考慮到個人及國家的工作與生存能力,以及個人是否可按自己的理想,追求更美好的生活。財政司司長(兼扶貧委員會主席)唐英年先生最近亦提到,扶貧的目標是「助人自助」。我個人亦認為,解決貧窮的適當做法,關鍵是要推行可持續的措施,迎合不同群體的需要,提高邊緣人士的能力,讓他們在教育、房屋、衛生服務及僱傭範疇享有平等機會。

要提高婦女的能力,讓她們有平等參與的機會,獨立自強,必須要落實婦女充權(empowerment of women)。婦女充權有多個層面,包括在經濟、社會參與及政治方面的充權。充權是指透過教育及培訓去提升婦女的自信和能力、肯定自我價值、從而改善個人的處境。經濟充權即是協助婦女改善自己的經濟狀況,並擁有經濟上的發展機會。

要落實婦女充權,必須要移除女性面對的障礙,消除社會人士對性別角色的定型和偏見,確保每個人都有機會接受教育或培訓,增強自己的能力和競爭力。

目前社會分化、貧富懸殊的情況頗為嚴重,而社會的排斥和歧視亦令邊緣勞工、中年低學歷人士和新移民婦女面對很大的困局。當中,新移民婦女雖然希望融入社會,但卻經常受到排斥。這現象可能是源於誤解,或以偏概全的成見。其實,共融的文化對香港整體有利,令社會更為穩定。

在香港眾多的低收入家庭中,我相信有很多人都是有才華和潛能的。如果香港賦予每個人平等的發展機會,就能讓有才華的人發揮所長,進而帶領香港去到一個更繁盛的將來。因此,為了珍惜和善用香港的人力資源,社會對有需要的新移民婦女和她們的家庭,應該提供足夠的支援,讓新移民婦女也有機會發揮所長,更能不斷進步,提升工作技能,有更多職業上的選擇,而她們的下一代亦能平等地接受良好教育,得到全面發展的機會,最終可為自己及家庭提高生活質素。

在一個文明社會裏,每個人都應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個人發展機會。平等機會委員會自成立以來,一直致力讓每個人都得到平等機會參與社會。貴會發表的「香港婦女生活水平情況」調查結果 (註三) 對平機會有很重要的參考價值。這調查令大家更了解香港女性的現況,亦有助政府制訂相關的政策。我十分認同婦女貧困及生活保障的問題,需要慎重考慮及盡早解決。故此,我促請政府正視低收入婦女面對的困局。

我們應該支持扶貧委員會的工作,希望這委員會能動員各界,協助政府有效運用社會資源,配合政策落實滅貧工作,創造有利的環境,拓闊就業渠道。政府就此問題需作更多的數據收集及研究,並切實考慮如何落實執行政策,讓處於不利困境的人士有能力脫貧。事實上,有些婦女雖然當前處於弱勢,但當有利民紓困的政策扶助時,很多婦女就能得到自強和發展的空間,並可發揮內在的潛力,逐步脫離弱勢,締造更好的前景。

我希望公眾教育和制度上的改革能減少婦女勞工受到的歧視,香港人能共同創造一個更好的環境,有更多的就業機會。每一個人,只要有平等的教育及發展機會,就能發揮所長,不獨不會成為社會的負累,更能變成珍貴的資產。這樣就能令整體社會得益,持續發展。謝謝各位。

 


 

註一 : 在2003/04年度,就讀於「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課程的學生中,男大學生佔44.9%,女大學生佔55.1%。在1997/98年度,男大學生佔48.6%,女大學生佔51.4% (http://www.ugc.edu.hk/eng/statistics/sexapc.pdf)。

註二 : 梁啟超是清朝末年提倡女權極早的一人,在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就已經鼓吹女子教育;他認為女子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而女子有沒有受教育與國家的盛衰有極密切的關係。

註三 : 工聯會婦女事務委員會於2005年3月發表的「香港婦女生活水平情況」調查發現,超過二成的受訪女性屬於在職貧窮,即月入少於五千元。當中,超過七成年齡處於30至49歲的工作階段黃金期,超過六成具有中學或預科以上的學歷。調查發現,女性「在職貧窮」與她們的家庭責任有顯著關係。另一方面,接近六成五的女性擔心65歲後沒有足夠的儲蓄渡過晚年,其中在職女士比家庭主婦還要擔心,相信是因為在職貧窮的處境,令她們對退休後的日子更感焦慮。工聯會促請政府訂立最低工資及標準工時,並為全港巿民,特別是家庭主婦,提供「全民保障」的退休計劃。

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