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
「廿一世紀新女性:挑戰與跨越 面對世紀初政治、經濟、科技轉變對婦女的挑戰」— 平等機會委員會主席 胡紅玉女士講辭
各位來賓、各位朋友,大家好!
我很高興能獲得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的邀請,出席「廿一世紀新女性:挑戰與跨越」研討會。而大會更安排我負責一個分題演講,題目是「面對世紀初,政治、經濟、科技轉變對婦女的挑戰」。
要探討這個問題,必要先從轉變中的婦女角色開始,在大部份國家,女性還是扮演「入得廚房,出得廳堂」的角色,英文也有 “Between the kitchen sink and the bedroom” 的說法,即「從廚房進入睡房」,甚至乎把這諺語加以現代化:“Between the bedroom and the board-room”,「從睡房進入經理室」。今日我會與大家談談婦女在政治、經濟及科技上對社會的貢獻及所面對的挑戰。
轉變中的女性角色
傳統中國觀念,一向是「男主外、女主內」。婦女要留在家中生兒育女、打理家務,更認為「女子無才便是德」。女性很自然地將自己代入一個卑微的角色,視自己為遵守訓示的妻子。相反,男性會出外謀生,作為經濟支柱。這些舊有的觀念,否定了女性對社會及經濟上的貢獻。
傳統思想對兩性角色定型也有很大的影響。在多項調查中顯示,大多數人認為適合女性學習的科目包括秘書、護士、家政,而適合男性的科目則為工程、科學及法律。他們認為,女性較適合投身於服務性行業,如酒店、零售、貿易等,並且擔任秘書或文員等工作;相反地,男性則被定型為適合於建築、運輸、交通、財務、科技等,並且擔任技術、管理等職位。這些選擇學科及行業的傾向,局限了女性在不同方面的發展。尤其是現代科技發達,如果女性被視為不應和不能與科技或電腦打交道的話,她們會失去掌握資訊與科技知識,甚至在日常生活中被邊沿化。
現今社會經濟及資訊發達,生活物質需要不斷提高,近代香港婦女在教育、就業、健康、生育等方面都有顯著的改變。由於婦女教育程度提高,判斷能力不斷增強,她們在經濟上亦趨於獨立。相對而言,傳統對女性的定型和價值觀念,起了根本的變化。這些客觀條件為婦女所提供了新的機會,與此同時,亦帶來新的挑戰、新的職責與新的承擔。
兩性與政治
政治方面,政府及各志願團體已提供渠道讓市民參與社區事務,參與形式也很多,例如透過立法會、區議會、大廈業主立案法團、互助委員會、各區的地區委員會和不同的公共服務團體如童軍、扶輪社、獅子會、青年會等。香港的人權法亦已清楚列明參與公眾生活的權利,是無分性別,人人可享有的;但婦女參與政治及社區事務的比率一直偏低,兩性在政治舞台上的參與極不平衡。例如政府於1926年委任了首位華人男性出任行政局成員,但首位華人女性行政局成員卻在超過半世紀後的1982年才被委任。在1991年的立法會選舉中,合共54人參加直選,其中48位為男性、6位為女性候選人。在18個直選議席中,只有1名女性議員當選。在這個選舉中,或多或少反映出女性無論在參選意慾及市民對女性參政的認受性遠低於男性。在功能組別方面,由於工程界、保險業、醫生、會計師等界別均以男性人數為多,故此所選出來的界別代表也是男性。故此,雖然男女均有平等的投票權,但男女性參政卻不平等。統計數字顯示,女性直接參與政治選舉的人數十分少。雖然已登記的女性選民達47.7%,但現時立法會只有16%女性立法會議員。另外,於1999全港有3,500位人士出任特區政府的諮詢架構及法定組織成員,當中少於16%為女性。迄今,香港婦女參政的人數依然偏低,這情況在其他國家也十分普遍,例如英國國會及美國的眾議院裡,女性議員的人數比男議員少得多,所以無論在香港或海外,提高婦女參政,都是我們共同努力的目標。
究竟是什麼因素妨礙婦女參與政治及社會事務?我相信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社會否定性別歧視的情況、二是男性為權力核心的情況繼續成為兩性平等的障礙、三是文化背景及婦女本身的態度。表面看來,兩性同時擁有投票的權利,兩性亦可參與政治,只是婦女們消極地放棄直接參與的權利,但深層的研究顯示,一些男性主導的社群,選舉出來的結果絕大部份都是男性,女性幾乎難以在某些界別佔一席位。這是以男性為權力中心的社群將繼續成為兩性平等的障礙的冰山一角。另外,婦女本身的文化教育背景、社會上認定的傳統觀念、性別角色的定型,減低了婦女參與政治的意慾,這些根深蒂固的觀念,亦影響了選民的傾向。同樣,婦女四週的人士,如他們的丈夫或子女都會影響其參與社區服務的態度。在個人層面上,以往婦女的教育水平普遍偏低,自覺缺乏能力;其次如果丈夫或家人反對,她們的態度會變得消極,就算是參與政治或社區事務,她們都會先考慮要打點家中的一切。在文化的層面上,有些婦女參與社區活動比較游離,她們不願進入為權力中心,不想坐高位。因為一但成為核心成員,便不能不出席會議和活動,繼而影響了家庭生活,故此女性較喜歡參與一些比較有彈性的職位。
要針對上述問題,需要從機制及長遠教育手。我們需要改變社會舊有的觀念,讓社會人士(包括婦女們)意識到女性的價值在於本身的能力,而不應受到支配。
婦女的自信心也需要提高,她們很多時候沒有膽量主動參與。要增加婦女參與的機會,需要有更積極的行動,例如上門邀請她們、成立多些轉介小組、擴闊人際網絡,甚至只提供個人發展課程。另外亦需要探討婦女們的特殊需要,針對這些方面去提供資源,加以配合,如托兒服務、家居清潔服務等。總括來說,女性應主動參與,此舉可提高政治代表性及認受性。
婦女與經濟
經濟方面,過去二十年,本港的人口結構有了很大的轉變,經濟發展和社會風氣改變了不少。隨經濟持續增長,勞動力的需求亦不斷增加,越來越多婦女加入經濟活動,女性僱員數目的比例持續上升。現時,婦女就業人數佔服務性行業高達80%。在公務員的隊伍當中,女性比例由24%逐漸增長至32%。過去十多年間,女性從事管理行政及專業的職位有超過10%的升幅。於1996年的統計,在管理層職位之中,女性佔25%,專業人士中,女性人口則達至35%。儘管如此,在就業的範疇上,性別不平等的情況仍然十分普遍。
在1996年一項性別基線調查的資料顯示,就14個有關就業的項目中(包括招聘時考慮申請人的性別及家庭狀況、男女薪酬、表現評估、福利、培訓、性騷擾等等,大約75%的男女被訪者評定其中12項存有性別歧視。其中由於懷孕而被解僱,女性在工作時受到性騷擾,及男女在工作上的同工不同酬被認為是最嚴重的性別歧視。同工不同酬的情況是一個源遠的問題。相信在座都曾聽說過在70年代初以前,女性公務員婚後,她們原先的永久長俸僱傭條款需轉為臨時性質,她們所得到的補償,就是所指的「已婚婦女酬金」(marriage gratuity)。在取得「已婚婦女酬金」的同時,她們失去了長俸僱員的一切福利。現時的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女士,當年亦需要以臨時工身份受聘,而薪酬只得同級男同事的四分三。
雖然婦女在就業上受到歧視,然而她們的就業人口比例有遞增的跡象,在推動經濟方面實是功不可沒。在教育程度日漸提高,判斷力增強,經濟亦趨獨立的情況下,在不同國家的調查結果顯示,婦女對家庭消費是有重大的決策權。女性的購買力比以前大大提高,這股集體消費力量,影響到整體社會的市場結構。因此,不少商品及服務提供者在設計及推廣產品時,會顧及到女性消費者的需要。受到這股主流趨勢的影響,很多公司比以前較願意聘用女性出任管理及市場策劃的職位,利用她們的眼光,去明白女性消費者這個龐大市場的需要。例如日本一家大公司成立了專門針對女性消費者的工作隊,他們所設計的產品,專為女性解決問題。該公司以此為目標的首項產品是包裝精美及色彩鮮艷的電話,其性能包括可過濾騷擾性的來電。
香港雖然是一個國際性的都會,但仍有不少婦女受著不同形式的歧視。很多公司及機構依然認為高層或管理的職務只適宜由男性擔任。於1999年的一項調查顯示,恒生成份股的33間上市公司中,女性董事會成員只佔25位,而男性成員則高達427人,男女比例差距極大。此外,特區政府24名局長及主要官員之中,女性只佔四分之一。蓋洛普(Gallup)國際和亞洲商業研究公司的千禧年調查顯示,全球三分之二的受訪人士認為其居住地的婦女受到歧視,香港也不例外。
婦女與科技
在不少的職業調查顯示,大多數人士認為某些工種,如服務性行業、零售業、後勤工作等,適合由女性;而一些市場推廣、營業、工程、科技發展等職位,則認為只適合由男性出任。這些都是受角色定型的觀念所引致。事實上,這些觀念早在少年時代植根。平等機會委員會於99年7月公佈一份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目前香港有接近85%的男女校,沒有給予學生有「家政」及「設計和科技」兩科中自由選擇。不少學校以器材設施及行政困難為理由,安排所有男生學「設計和科技」,女性則學「家政」,即使女生很希望選讀「設計和科技」,或是有男生希望選讀「家政」,也多數得不到學校的安排。其實女生選讀與科技有關的學科,會擴闊她們未來的職業選擇;而男生學家政,無論對日常生活,以致將來的職業選擇,都有一定的幫助。
邁進二十一世紀,社會越來越重視科技發展的趨勢下,傳統性別角色的定型,會導致女性在不同的生活範疇上,包括就業、資訊掌握、設施、享用服務等,日漸與時代脫節。
其實,我們可試從另一個較新的角度,探討科技與女性這個議題。機器代替了體力勞動,並在一定程度上抵消男女間的生理差異。同樣地,在電腦化及互聯網的環境中,男女之間生理的差異,變得微乎其微。由於有了網絡及網絡經濟,人類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任何地域性的限制都會消失。因此,SOHO(Small Office & Home Office),即小型辦公室或家庭辦公室應運而生。SOHO對女性亦有特殊意義。除了是一種在家上班不僅可以工作,也可以照顧家庭和孩子,這工作方法的革命之外,也是一種社會關係的革命,因為在很大程度上數碼化的時代,弱化了因生理差距而引發的女性在生產過程中的被動地位。
故此,在這個科技發達及信息革命的年代,女性不應處於被動,相反地,她們不僅是接受者和使用者,而應以前所未有的程度,積極參與創造這種嶄新的文化。在電腦極速的領域裡,盼沒有玻璃天花板(glass ceiling)阻礙女性的參與及晉升。我在此呼籲各位朋友應緊隨時代步伐,與科技同步前進,以致我們更能溶入社會,和更具競爭力。
平等機會觀念
踏進廿一世紀,香港社會甚至是整個世界在各方面,包括政治、經濟及科技等都有急劇的轉變。無論面對甚麼轉變,我們都應該自強不息,不斷學習,肯定個人的能力與價值,而不應受舊有的思想影響而否定或貶低自己的能力。最終我們所推崇的是一個公平、開放又有競爭力的社會。
平等機會的觀念是以尊重人類既有的尊嚴為基礎。平等機會並不是要人人相同,兩性平等也不等於提倡兩性毫無差別。我們亦同意每個人都有其獨特之處,平等機會的精神是指任何人不應因為一些不相關的因素,而受到歧視;相反,應該按個人的才幹和能力,享有平等的機會。我們所關注的,是確保每個人在公共生活中各個層面,包括政治、經濟、科技發展等都享有同樣的地位、權利和責任,而最終是創造一個公平的參與場地,讓每人能發揮所長。
結語
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的宗旨,是發揚基督精神,鼓勵平等博愛,服務社會,造福人群。平等機會委員會的使命亦是倡議人人平等、貢獻自己,發揮潛能。
推動男女之間、傷健之間、有家庭崗位和沒有家庭崗位人士之間機會平等是委員會成立的目的。我懇請各位視「平等機會」作為重要的議題。我們深信,消除社會上失利和弱勢人士所面對的障礙,有助促進社會的繁榮。平等機會委員會期望與社會各界攜手合作,共同邁向這個目標。多謝各位!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