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機會委員會

搜尋

新聞稿

新聞稿

平機會公布「香港年輕殘疾人士從學校過渡至工作的有效策略的研究」結果

05/06/2023

平等機會委員會(平機會)今天(2023年6月5日)公布「香港年輕殘疾人士從學校過渡至工作的有效策略的研究」結果。該研究的目的是探討年輕殘疾人士從中學/專上教育過渡至工作的經歷,以識別推動成功過渡的機制,並就制度層面支援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

平機會行政總監(營運)朱崇文博士在記者招待會上表示:「殘疾學生就讀專上學院近年有上升的趨勢,然而,學歷對他們準備就業是否有所幫助仍有待了解。年輕殘疾人士由中學過渡至專上學院,以至過渡至工作的情況過往亦甚少被關注。因此,找出阻礙或促進年輕殘疾人士過渡的因素,並識別能夠促進他們實踐其學術和事業目標的策略,是非常重要的。」

平機會委託香港城市大學社會及行為科學系進行是項研究,本研究採用了混合研究法,包括與年輕殘疾人士進行深入訪談、與其他主要持份者進行焦點小組會談,包括家長/照顧者、年輕殘疾人士的教師/導師、社工/輔導員/社會服務從業員、僱主、僱員,以及年輕殘疾人士和以上提及的其他主要持份者進行問卷調查。研究探討過渡的主要路徑包括:(a)從中學到專上教育、(b)從中學到工作,以及(c)從專上教育到工作。

阻礙年輕殘疾人士過渡的因素

總括而言,研究結果發現年輕殘疾人士,不論是否有專上教育學歷,從學校過渡至工作都遇到重大障礙,顯示在學校和工作之間存在鴻溝。許多年輕殘疾人士認為因自己的殘疾,不太可能被僱主視為合適的人選。如果他們被錄用,將需要更多時間適應工作環境。

自信不足對年輕殘疾人士有顯著的負面影響,尤其是那些有精神及情緒問題或注意力失調/過度活躍症等隱性殘疾的年輕殘疾人士。他們認為「自我污名」是主要阻礙過渡的因素,其他的阻礙及困難包括殘疾造成的限制、受限的職業選擇、缺乏無障礙設施,和社會未能接納殘疾人士。

研究結果亦顯示,年輕殘疾人士認為他們不論在學校或工作間,都遭受殘疾歧視。36.4%年輕殘疾人士表示,他們的老師未能了解他們因殘疾而導致的學習困難,36.1%表示他們曾因殘疾而被同學取笑或排斥。在專上教育環境的年輕殘疾人士的處境更差,在專上教育環境的年輕殘疾人士中,有44.3%表示他們的老師未能理解或難於理解他們因殘疾而導致的學習困難,有46.4%表示因殘疾在學校被同學取笑或排斥。

一些調查結果反映出,僱主有需要更為瞭解每一位殘疾員工的能力。在完成中學教育後進入職場的年輕殘疾受訪者中,33.3%認為他們的僱主誤解他們的殘疾,並分配太簡單的工作給他們。此外,32.1%認為他們的僱主無視他們的殘疾,並分配太難的工作給他們。在完成專上教育後進入職場的年輕殘疾受訪者中,35.4%認為他們的僱主無視他們的殘疾,並分配太難的工作給他們。此外,31.9%認為他們的僱主誤解他們的殘疾,並分配太簡單的工作給他們。

在焦點小組訪談中,教師/導師、社工/輔導員/社會服務從業員以及家長/照顧者的意見,與上述調查結果一致,他們認為僱主對僱用殘疾人存在負面態度。然而,大多數僱主表示願意僱用殘疾人士,尤其是那些具有專上學歷的殘疾人士。一些社工有趣地強調,僱主往往更願意僱用顯性殘疾人士,而不是隱性殘疾人士,因為僱用顯性殘疾人士有助於展現機構實踐社會責任的人力資源政策。此外,86.3%僱主認為,如果工作要求相同,殘疾僱員應獲得與非殘疾僱員相同的薪酬。85.1%僱主願意聘請具有專上學歷的殘疾人士。 

然而,過半數(55.3%)的僱主關注無障礙設施/調適措施的成本。同樣,過半數 (52.2%)的僱主擔心與殘疾僱員相關的額外培訓成本,及因為可能被起訴而不能對殘疾僱員作紀律處分。

總體而言,超過80%的僱員表示願意與殘疾人士共事。與中小企業僱員相比,大型企業僱員與殘疾人士共事的意願較高。

促進年輕殘疾人士過渡的因素

研究亦識別出年輕殘疾人士和主要持份者認為可以促進年輕殘疾人士由中學到專上教育及由教育到工作的過渡的因素。年輕殘疾人士認為,充分使用輔助技術、靈活的學習和評估安排可幫助他們克服殘疾帶來的限制,有助他們充分發揮潛能。此外,朋輩的支持也是相當重要的促進因素。

年輕殘疾人士認為,僱主提供的彈性工作安排,是促進他們從學校過渡至工作的重要因素。社工/輔導員/社會服務從業員提供的就業支援、大學提供的實習機會、家長/照顧者和朋輩的支持都很重要。同事提供的幫助亦可提高他們職場適應能力。

建議

根據調查結果,研究團隊提出三個政策方向,包括由福利為本模式轉移至權利為本模式,減少跨界協作的差距和加強多層介入,並在三個政策方向下囊括下列八個相關策略,以促進年輕殘疾人士從中學/專上教育過渡至工作: 

  • 加強公眾對《殘疾歧視條例》的認知;
  • 透過公眾教育在社區推廣接納多元的意識;
  • 加強主流中學的支援系統;
  • 為年輕殘疾人士提供更多元化從學校過渡至工作的路徑;
  • 邀請商界參與推動職場共融;
  • 強化對殘疾專上學生的支援;
  • 加強對隱性殘疾人士的支援;及
  • 邀請家長/照顧者參與設計年輕殘疾人士從學校過渡至工作的策略。

朱崇文博士表示:「從研究結果中可以明顯看出,社會標籤、歧視和對殘疾人缺乏瞭解仍然存在於我們的社會中,這削弱了年輕殘疾人的自信心,並強化了他們對殘疾身份的負面看法。社會必須明白到,有報酬的就業不是福利,而是每個人的平等權利。我們有責任在學校和工作間為殘疾人士創造有利環境,讓他們可以發展所長。」

為促進殘疾人士在教育和就業方面的平等機會,研究團隊建議年輕殘疾人士應在學校過渡至工作的早期被清楚告知其法律權益,從而消除對《殘疾歧視條例》的認知鴻溝,對此條例制定的法律保障得以充分的認知。政府應該在《殘疾歧視條例》引入積極責任條款,為殘疾人士提供合理調適,從而為殘疾人士建立真正有利的環境。這是平機會在2016年根據《歧視條例檢討》提出的法律改革建議之一。

除了法律保障外,研究亦強調跨部門合作以加強對殘疾學生的支援是相當重要的,這些措施包括就業支援、生涯規劃教育和職業指導。就僱主擔憂提供調適和無障礙設施需要的成本,研究建議各方加大干預,包括強制要求所有上市公司,披露公司在職場共融方面的工作,政府增加僱主購買輔助設備和執行職場改善措施的津貼金額,還有提供經常性開支以提升校園的暢通易達程度,創造共融校園文化。

有關詳細的研究結果和建議,請參閱以下連結:https://www.eoc.org.hk/zh-hk/policy-advocacy-and-research/research-reports/2023-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平等機會委員會
2023年6月5日

(左起)平機會行政總監(營運)朱崇文博士、香港城市大學社會及行為科學系助理教授關志健博士、香港城市大學社會及行為科學系副教授許娜娜博士;以及平機會署理主管(政策、研究及培訓)徐妤婷女士在今天(6月5 日)的新聞發布會介紹「香港年輕殘疾人士從學校過渡至工作的有效策略的研究」結果。
(左起)平機會行政總監(營運)朱崇文博士、香港城市大學社會及行為科學系助理教授關志健博士、香港城市大學社會及行為科學系副教授許娜娜博士,以及平機會署理主管(政策、研究及培訓)徐妤婷女士在今天(6月5 日)的新聞發布會介紹「香港年輕殘疾人士從學校過渡至工作的有效策略的研究」結果。

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