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機會委員會

搜尋

新聞稿

新聞稿

平機會舉辦精神健康研討會 促進媒體平衡報道 消除歧視和偏見

28/09/2023

由平等機會委員會(平機會)主辦,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及香港新聞行政人員協會支持的「媒體報道與精神健康」研討會,今天(2023年9月28日)在溫莎公爵社會服務大廈禮堂舉行。有見媒體和公眾愈來愈關注精神健康議題,平機會舉辦是次研討會,匯聚了約100位前線新聞工作者、編輯、學者、醫療專業人員、精神復元人士和為有精神健康需要的人士提供支援服務的服務提供者,一起討論如何促進媒體平衡報道精神健康議題,以避免加深公眾對精神病患的偏見。

研討會邀得來自精神健康界別和傳媒界的學者,包括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精神科學系教授林翠華教授、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系主任李文教授,以及平機會行政總監(營運)朱崇文博士發表演說。隨後,香港報業評議會執行委員會委員暨香港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兼任高級講師陳旭權博士亦與嘉賓一起進行討論,提供多角度的分析,探討媒體可如何準確地報道與精神健康有關的新聞和避免當中的陷阱及挑戰,同時為記者和媒體專業人士提供了良好常規的建議。此外,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委員陳麗麗女士及精神復元人士兼社會工作者梁珮琪小姐亦以照顧者以及精神復元人士的角度分享個人經歷,帶出媒體報道對精神病患及復元人士的影響。

平機會社會參與及宣傳專責小組召集人黃梓謙先生, JP在研討會上致辭,他表示:「在2001年至2020期間,香港有精神健康需要的人士數目從約5萬人增加至超過25萬人,升幅超過四倍。儘管人數增長迅速,公眾對精神健康需要的理解仍然不足。因此,我們有迫切需要提高公眾對這議題的理解和認識。媒體報道是公眾理解精神健康的主要資訊來源,平機會相信,在消除公眾對有精神健康需要人士的標籤上,媒體擔當了重要的角色,讓市民正面和準確地認識精神健康。」

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委員林翠華教授說:「精神健康問題非常普遍,可能隨時影響我們任何人,並不是別人的小問題而已。媒體是培養心理健康素養、消除偏見和污名化的關鍵。」

香港新聞行政人員協會執委會成員黃綺湘女士說:「隨着社會對精神健康服務的需求增多,媒體處理報道的挑戰隨之增加,加強與專家交流對各界都有裨益。傳媒報道像一把雙刄劍,一不謹慎可能會在病人和家屬的傷口上灑鹽,但專業的報道可以幫助社會消除對病人的歧視,也可以讓政府更掌握病人的需要。」

今年年初,平機會發布了一份關於對職場有精神健康需要人士的標籤及歧視態度之研究的報告。研究發現,大部分在職人士(81.7%)和有精神健康需要人士(78.5%)均認為對有精神健康需要人士的歧視情況在香港是非常普遍或普遍。在職人士表示,對有精神健康需要人士最常見的標籤是擔心有精神健康需要人士會對別人構成傷害(55.7%)。他們會盡量與有精神健康需要人士保持距離(46.5%),和害怕與他們獨處(43.4%)。研究亦顯示,這些標籤直接影響有精神健康需要人士的工作機會,他們會獲得「較少的升職機會」(71.3%)及「因為患有精神病而不被聘用」(68.3%)。

在討論環節,講者就如何協助媒體正確及正面報道與精神健康有關的題材,提供了寶貴的意見。討論涵蓋了多方面的良好常規,包括確定精神健康與新聞故事的相關性、避免潛移默化的負面標籤和偏見,以及為精神健康相關新聞故事選擇適當的影像材料。秉承是次研討會得到的成果,平機會將繼續與相關持份者合作,消除對有精神健康需要人士的標籤,以確保他們充分、平等地參與社會。

平機會已把在研討會發表的演辭及演講資料,上載到平機會的網站(https://www.eoc.org.hk/zh-hk/Semina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平等機會委員會
2023年9月28日

平機會社會參與及宣傳專責小組召集人黃梓謙先生,JP(右四)、平機會行政總監(營運)朱崇文博士(左四)、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委員林翠華教授(左三)、香港新聞行政人員協會執委會成員黃綺湘女士(右三) 、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系主任李文教授(右二)、香港報業評議會執行委員會委員暨香港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兼任高級講師陳旭權博士(右一)、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委員陳麗麗女士(左二)及精神復元人士兼社會工作者梁珮琪小姐(左一)出席「媒體報道與精神健康」研討會。
平機會社會參與及宣傳專責小組召集人黃梓謙先生,JP(右四)、平機會行政總監(營運)朱崇文博士(左四)、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委員林翠華教授(左三)、香港新聞行政人員協會執委會成員黃綺湘女士(右三) 、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系主任李文教授(右二)、香港報業評議會執行委員會委員暨香港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兼任高級講師陳旭權博士(右一)、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委員陳麗麗女士(左二)及精神復元人士兼社會工作者梁珮琪小姐(左一)出席「媒體報道與精神健康」研討會。

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