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机会委员会

搜寻

新闻稿

新闻稿

平机会举办精神健康研讨会 促进媒体平衡报道 消除歧视和偏见

28/09/2023

由平等机会委员会(平机会)主办,精神健康咨询委员会及香港新闻行政人员协会支持的「媒体报道与精神健康」研讨会,今天(2023年9月28日)在温莎公爵社会服务大厦礼堂举行。有见媒体和公众愈来愈关注精神健康议题,平机会举办是次研讨会,汇聚了约100位前线新闻工作者、编辑、学者、医疗专业人员、精神复元人士和为有精神健康需要的人士提供支援服务的服务提供商,一起讨论如何促进媒体平衡报道精神健康议题,以避免加深公众对精神病患的偏见。

研讨会邀得来自精神健康界别和传媒界的学者,包括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精神科学系教授林翠华教授、香港浸会大学新闻系系主任李文教授,以及平机会行政总监(营运)朱崇文博士发表演说。随后,香港报业评议会执行委员会委员暨香港树仁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系兼任高级讲师陈旭权博士亦与嘉宾一起进行讨论,提供多角度的分析,探讨媒体可如何准确地报道与精神健康有关的新闻和避免当中的陷阱及挑战,同时为记者和媒体专业人士提供了良好常规的建议。此外,精神健康咨询委员会委员陈丽丽女士及精神复元人士兼社会工作者梁佩琪小姐亦以照顾者以及精神复元人士的角度分享个人经历,带出媒体报道对精神病患及复元人士的影响。

平机会社会参与及宣传专责小组召集人黄梓谦先生, JP在研讨会上致辞,他表示:「在2001年至2020期间,香港有精神健康需要的人士数目从约5万人增加至超过25万人,升幅超过四倍。尽管人数增长迅速,公众对精神健康需要的理解仍然不足。因此,我们有迫切需要提高公众对这议题的理解和认识。媒体报道是公众理解精神健康的主要信息来源,平机会相信,在消除公众对有精神健康需要人士的标签上,媒体担当了重要的角色,让市民正面和准确地认识精神健康。」

精神健康咨询委员会委员林翠华教授说:「精神健康问题非常普遍,可能随时影响我们任何人,并不是别人的小问题而已。媒体是培养心理健康素养、消除偏见和污名化的关键。」

香港新闻行政人员协会执委会成员黄绮湘女士说:「随着社会对精神健康服务的需求增多,媒体处理报道的挑战随之增加,加强与专家交流对各界都有裨益。传媒报道像一把双刃剑,一不谨慎可能会在病人和家属的伤口上洒盐,但专业的报道可以帮助社会消除对病人的歧视,也可以让政府更掌握病人的需要。」

今年年初,平机会发布了一份关于对职场有精神健康需要人士的标签及歧视态度之研究的报告。研究发现,大部分在职人士(81.7%)和有精神健康需要人士(78.5%)均认为对有精神健康需要人士的歧视情况在香港是非常普遍或普遍。在职人士表示,对有精神健康需要人士最常见的标签是担心有精神健康需要人士会对别人构成伤害(55.7%)。他们会尽量与有精神健康需要人士保持距离(46.5%),和害怕与他们独处(43.4%)。研究亦显示,这些标签直接影响有精神健康需要人士的工作机会,他们会获得「较少的升职机会」(71.3%)及「因为患有精神病而不被聘用」(68.3%)。

在讨论环节,讲者就如何协助媒体正确及正面报道与精神健康有关的题材,提供了宝贵的意见。讨论涵盖了多方面的良好常规,包括确定精神健康与新闻故事的相关性、避免潜移默化的负面标签和偏见,以及为精神健康相关新闻故事选择适当的影像材料。秉承是次研讨会得到的成果,平机会将继续与相关持份者合作,消除对有精神健康需要人士的标签,以确保他们充分、平等地参与社会。

平机会已把在研讨会发表的演辞及演讲资料,上载到平机会的网站(https://www.eoc.org.hk/zh-cn/Semina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平等机会委员会
2023年9月28日

平机会社会参与及宣传专责小组召集人黄梓谦先生,JP(右四)、平机会行政总监(营运)朱崇文博士(左四)、精神健康咨询委员会委员林翠华教授(左三)、香港新闻行政人员协会执委会成员黄绮湘女士(右三) 、香港浸会大学新闻系系主任李文教授(右二)、香港报业评议会执行委员会委员暨香港树仁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系兼任高级讲师陈旭权博士(右一)、精神健康咨询委员会委员陈丽丽女士(左二)及精神复元人士兼社会工作者梁佩琪小姐(左一)出席「媒体报道与精神健康」研讨会。
平机会社会参与及宣传专责小组召集人黄梓谦先生,JP(右四)、平机会行政总监(营运)朱崇文博士(左四)、精神健康咨询委员会委员林翠华教授(左三)、香港新闻行政人员协会执委会成员黄绮湘女士(右三) 、香港浸会大学新闻系系主任李文教授(右二)、香港报业评议会执行委员会委员暨香港树仁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系兼任高级讲师陈旭权博士(右一)、精神健康咨询委员会委员陈丽丽女士(左二)及精神复元人士兼社会工作者梁佩琪小姐(左一)出席「媒体报道与精神健康」研讨会。

页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