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
平機會推出工作間指引 支援有精神健康需要的僱員
29/07/2025
平等機會委員會(平機會)今天(2025年7月29日)推出《如何在工作間支援有精神健康需要的僱員》指引(《指引》),旨在協助僱主和管理人員了解如何支援有精神健康需要的僱員,透過講解有關精神疾病的負面標籤及歧視,及分享有精神健康需要人士的自身經歷,提升他們和其他僱員對精神健康的認識。《指引》同時向僱主提供一些可採取的合理調適措施,協助僱主和僱員共同締造一個精神健康友善及共融的工作間。
平機會主席林美秀表示:「平機會在2023年公布的『對職場精神病患者的標籤及歧視態度之研究』顯示,約八成的受訪在職人士及精神病患者均表示,在香港對精神病患者的歧視情況非常普遍或普遍。大眾對精神疾病仍有負面的標籤和定型觀念,為了消除這些歧視和偏見,平機會推出《指引》,讓僱主及僱員理解有精神健康需要的僱員面對的挑戰,掌握與他們溝通的技巧,以及提供適切的支援。」
平機會行政總監(營運)朱崇文博士在新聞發布會講解有精神健康需要人士在反歧視條例下的保障,建議僱主營造一個讓他們能有效履行主要職責的工作環境。朱博士說:「殘疾的定義廣泛,包括影響任何人的思想過程、對現實情況的理解、情緒或判斷、或引致行為紊亂的任何失調或疾病。殘疾不單指現存的殘疾,更包括曾經存在的殘疾。因此,有精神健康需要人士及復元人士是受到《殘疾歧視條例》保障。僱主不能基於僱員有此殘疾而給予他們較差待遇,包括拒絕聘用、辭退或不給予培訓和發展機會。僱主可以為他們提供合理的調適,除非提供這些調適會為僱主造成不合情理的困難。」
《指引》除了解釋《殘疾歧視條例》如何保障有精神健康需要人士免受歧視和騷擾外,亦包括有精神健康需要人士的自身經歷分享,以及為僱主提供一系列建議及注意事項,以促進僱主與有精神健康需要僱員之間的理解與溝通。《指引》亦詳細解釋何謂工作的固有要求和合理調適,並附以例子,讓僱主更易掌握如何向僱員提供合適的支援。
平機會主管(政策、研究及培訓)徐妤婷指出:「僱主在支援有精神健康需要的員工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僱傭之間保持良好溝通不但可促進雙方的互相理解,僱主亦可按員工的個別情況和能力審慎平衡調適需求和合理性,訂出最有效和合適的工作模式和安排,讓他們有效地履行職責。此外,僱主亦需提升員工和管理人員對精神健康議題的認識,以消除他們對精神疾病的負面標籤及歧視,令有精神健康需要人士更容易融入職場。」
平機會建議了多項在員工不同情況下實際可行的調適安排,當中包括:
- 將大型工作項目拆為可管理的目標與任務;
- 適時給予正面鼓勵;
- 提供安靜空間,協助員工調整情緒與放鬆;
- 調整工作時間,或允許員工在一段時間內以兼職方式工作;
- 允許請假或提早離開崗位前往求診;
- 給予定時小休;以及
- 容許暫時在家工作和彈性上下班時間等。
此外,平機會亦就《指引》內容製作了一系列共六集的動畫短片,以生動淺白的方式,幫助僱主和管理人員了解有不同精神健康需要僱員面對的情況及調適的措施。
平機會衷心感謝香港臨床心理學家公會理事會主席兼平機會委員胡潔瑩博士,以及新生精神康復會和香港心理衞生會,在諮詢過程中提供寶貴和專業的建議和意見。平機會已把《指引》及動畫短片上載至平機會網站,供僱主和市民參考及下載。
- 完 -
平等機會委員會(平機會)今天(2025年7月29日)推出《如何在工作間支援有精神健康需要的僱員》指引(《指引》)。平機會行政總監(營運)朱崇文博士(中)、主管(政策、研究及培訓)徐妤婷女士(左)和政策、研究及訓練主任張智敏小姐(右)在新聞發布會介紹《指引》及相關的動畫短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