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EA共融週2018開幕禮
香港城市大學主辦
平等機會委員會主席陳章明教授致辭
葉(豪盛)教授、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大家好!謝謝香港城市大學的邀請,讓我在新春伊始便感受到共融校園的快樂氣氛。由今日起至3月1日,是香港城市大學的共融週,大家可以透過參與不同的活動,加深了解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同學。
SEN學生本身就是多元的
我們會把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同學統稱為「SEN」學生,即英文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的簡稱,但有些人可能只聯想到關於心智或智力上的差異,例如是智障的學生。其實,「SEN」也包括了有其他殘疾的同學,例如行動不便、視障、聽障或部份身體機能有障礙的同學。他們未必有智力上的差異,甚至是很好學的,只要得到適當的輔助或調適,移除因為殘疾而遇到的學習障礙,他們就可以和其他同學一樣,平等地接受教育。
移除不必要的障礙
對於大部份同學來說,每天往返不同的上課地點、課後約同學到飯堂或餐廳吃東西、有空一起去看看戲,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但對於SEN同學來說,一些我們習以為常的事卻可能成為煩惱事。例如:使用輪椅的同學要考慮想到達的地方有沒有樓梯級;有些聽障的同學原來很抗拒獨自坐小巴,因為「叫落車」時會感到不便;至於視障的同學,也並非不能去看電影,但若果那套戲有「口述影像」版就會更易明白。這些都是主流社會常常忽略的事情,而當我們口口聲聲說想促進「傷健共融」,鼓勵殘疾人士融入社群、平等參與社會,就要先把這些不必要的障礙逐一移除。
《殘疾歧視條例》與《殘疾人權利公約》
《殘疾歧視條例》早於1996年便在香港生效,保障所有人不會因殘疾而受到歧視、騷擾或中傷。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公約》自2008年起在中國生效,同時適用於香港。有關條例和公約除了適用於教育範疇,亦規定服務提供者有法律責任讓殘疾人士能夠和所有人一樣,平等地享用服務及設施。我們近年來見到無論是政府抑或公私營機構,都在無障礙通道及設施等方面有所改善。縱使仍有進步空間,但對比起二十年前,殘疾人士的生活已改善了不少。
外有通用設計、內有共融意識
在平機會收到的歧視投訴當中,有一半是涉及殘疾歧視的,當中有些個案就與殘疾人士進出處所有關。根據《殘疾歧視條例》,建築商及物業管理公司應提供殘疾人士可使用的出入通道,除非有不合情理的困難。若在提供進出處所的方法上歧視殘疾人士,令他們蒙上不利,即屬違法。多年來,平機會透過處理投訴和主動調查,改善殘疾人士進出處所的困難。例如今年1月,馬鞍山恆安村街市入口增加了一條斜道,解決了居民多年來的出入問題,便是由平機會主動介入跟進的成果。
要建構無障礙環境,也不單指為輪椅人士改建斜道,而是要在每項設計的起初便考慮到各種不同殘疾人士的需要,令所有人都能夠舒適自在地操作和使用那個設施。「通用設計」,是一種改善全人類生活的設計方向,它不只講求實用性,也顧及到使用者的感受。要達致傷健共融,亦不僅要有無障礙的硬件,更重要的,是我們每個人的思維與心態。
體驗比理論實際
怎樣能夠以我們個人的力量,促使更多人以平等共融取代歧視偏見?說起來似乎很難,但做起來卻很易!就是多關心、多認識有殘疾或有特殊教育需要的朋友。只要每個人都願意多走一步,就會發現我們都有很多共通點,對很多事物都有相同的感受。只有透過真實的接觸,我們才會真正明白彼此的感受和培養出同理心,才能夠易地而處去考慮別人的需要。
同一的心願:自給自足自尊
建設一個崇尚多元、包容共濟的社會,是平機會的抱負,促進殘疾人士的平等權利、為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推廣融合教育,更是我們近年的優先工作領域。我期望各位同學能藉著共融週的活動,親身體驗SEN同學的感受,從而使他們都能夠有尊嚴地跟大家一同學習,一同渡過快樂的校園生活。你們每一位都是未來世界的主人翁,我們將來能否活在一個更平等共融的社會,實在有賴各位是否願意由今天起踏出第一步,打破傷健之間的隔膜。我祝願IDEA共融週的活動成功!也趁新春祝願各位一團和氣!樂也融融!
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