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机会委员会

搜寻

主席文章

聾人和手語(只备繁体版)

09/08/2017

曾經有一位聽障人士向我訴說,他每次看醫生,都會請求診所姑娘,如醫生可讓他到診治室,就向他揮手示意,因為他聽不到姑娘呼喚他的名字。另有一位聾人亦向我表示,她曾經在乘搭交通工具的時候,發生突發事件,因為她聽不到廣播訊息,所以不知發生何事。

聽障人士除了在日常生活上遇到很多難題外,他們在教育方面,同樣面對不少困難。

在現行融合教育的政策下,聾童會植入人工耳蝸或佩戴助聽器,以方便他們在主流學校學習。他們透過器材和讀唇的協助,了解授課內容,惟部份學生表示不能完全理解或接收課堂訊息,影響學業成績。至於嚴重或深度聽障學生,就會入讀聾人學校,以口語和手語輔助學習。有研究指出,利用手語作為視覺語言,可以有效促進及改善聾童的學習成效。然而,現時香港只剩下一間設有手語教學的聾人學校,手語的使用可能會變得愈來愈邊緣化。

根據政府統計處的數字顯示,香港聽障人士的數目從2000年約7萬人,急升至2013年的15.5萬人,但當中只有2.5%,不足4,000人懂得手語。即使懂得手語,聾人在公眾場合也盡量避免使用手語,可能他們怕被人標籤,怕被人歧視。

根據《殘疾人權利公約》,殘疾人士有權在合理可行的情況下,得到必要和適當的調適,以確保平等享有或行使一切人權和基本自由。當中第21條提到,「在正式事務中允許和便利使用手語、盲文、輔助和替代性交流方式及殘疾人選用的其他一切無障礙交流手段、方式和模式」及「承認和推動手語的使用」。《公約》自2008年起適用於香港,因此,政府是有責任讓殘疾人士,包括聽障人士在教育範疇和享有服務及設施時不會受到歧視,並為聽障人士提供適當的溝通方式及適切的協助,例如手語傳譯。

現時全港符合《香港手語翻譯員名單》資格的手語翻譯員,只有57名。要使手語普及化和推動手語翻譯的發展,第一步是要推廣手語的學習和應用,培養相關專業人才;其次是要社會接納手語作為其中一種語言,提供更多的手語翻譯服務,以配合聽障人士的不同需要。

要改善聽障人士的生活,除了政府牽頭推出政策解決問題外,社會大眾對他們的接納和關愛也很重要。如果你有興趣了解或學習手語,可以到一些服務聽障人士的團體報名,例如香港聾人協進會、香港聾人福利協進會、龍耳及香港手語協會等,它們都舉辦了不同程度的手語課程,歡迎市民參加,了解學習手語的樂趣。

 

平等機會委員會主席
陳章明教授

 

(本文刊於2017年08月09 - 明辨平等》專欄)

要改善聽障人士的生活,除了政府牽頭推出政策解決問題外,社會大眾對他們的接納和關愛也很重要。

页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