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机会委员会

搜寻

平等机会委员会

平等机会培训课程

春季课程现已接受报名

对职场精神病患者的标签及歧视态度之研究

延长平机会策略性工作规划2020-22

平机会年报2021-22

承传廿五载 同心创未来

本港中学实施全面性教育研究

聋健司法平等:供残疾人士、法律工作者和参与司法程序人士参考的指引

平等机会青年大使计划2022/23

摒弃歧视 同心抗疫

《种族多元共融雇主约章》

认识平机会

平等机会委员会(平机会)于1996年5月成立,是香港的法定机构,负责执行《性别歧视条例》、《残疾歧视条例》、《家庭岗位歧视条例》及《种族歧视条例》。

平机会致力消除基于性别、婚姻状况、怀孕、喂哺母乳、残疾、家庭岗位及种族而产生的歧视。

此外,平机会亦致力消除性骚扰、基于喂哺母乳的骚扰,以及基于残疾和种族的骚扰及中伤行为,并促进男女之间、伤健之间、有家庭岗位和没有家庭岗位人士之间,以及不同种族人士之间的平等机会。

少數族裔學生的中文教育 何去何從

少數族裔人士的中文程度不足,一直是他們在升學就業和融入社會的最大障礙,亦直接影響其上流機會。這課題是平等機會委員會多年來的重點關注之一。

3月21日是國際消除種族歧視日。平等機會委員朱敏健主席衷心寄望教育界、決策者、非華裔社群,以至僱主和廣大市民,攜手關注中文能力不足對少數族裔人士帶來的顯性和隱性歧視,化評論為行動,為群體帶來實質改變,讓不同種族人士在各行各業都能夠發光發亮。

消除歧視和偏見  正面對待精神病患者

芷君:

數年沒見,在我記憶中你還是小時候的模樣。最近與你爸爸傾談時,才知道你正在攻讀醫科,你長大成人了,更有意成為精神科專科醫生,我對你的選擇感到很高興。

精神健康對每個人都十分重要,正如行政長官早前指,「精神健康是市民『幸福感』的關鍵之一」。根據一個在2015年發表有關精神健康的研究,有13%香港居民是精神病患者,可見在香港患有精神病並不罕見。

為了響應3月21日的「國際消除種族歧視日」,平機會舉行連串活動推動種族共融,今年的主題是「推動平等  不分你我」。

1960年3月21日,南非沙佩維爾(Sharpeville)舉行和平示威活動,反對種族隔離「通行證法」。在這次活動中,警務人員開槍擊斃69人。聯合國大會於1966年將每年3月21日定為「國際消除種族歧視日」,希望提醒每一個人,種族歧視對社會的傷害,並鼓勵大眾致力促進及傳遞有關種族融和的信息。

平機會每年都會積極響應,在這個紀念日的前後,舉辦推廣種族平等和共融的活動,藉此推動社會關注種族平等,消除歧視。

平等機會委員會署理主管(政策、研究及培訓)徐妤婷女士(中)、香港教育大學心理學系系主任及副教授陳家承博士(左)及香港教育大學心理學系助理教授何振業博士(右)在2月28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對職場精神病患者的標籤及歧視態度之研究」結果。

根據一個在2015年發表有關精神病的研究,有13%香港居民是精神病患者,可見在香港患有精神疾病並不罕見。

為了評估公眾對精神健康的意識及認知,以及探討精神病患者於職場被歧視的普遍程度,平機會委託香港教育大學心理學系進行「對職場精神病患者的標籤及歧視態度之研究」。研究團隊透過問卷調查,訪問了858名參加者,包括593名在職人士及265名精神病患者,以及與50名管理層職級的僱主及主管進行深度訪談收集意見。

服務提供者不論從平等機會或生意考慮的角度,都應該平等對待來自不同地方的客人。

香港正踏入復常之路,大部分的防疫措施已被解除,香港與內地亦已全面通關,交通及人流往返逐步回復正常,香港特區政府更正式啓動大型宣傳活動,向全球展現香港的新魅力、新發展、新機遇。

左起:明愛專上學院健康科學院實務副教授、護理學榮譽學士學位(學術)課程主任賴芷君博士、平機會行政總監(營運)朱崇文博士、平機會署理主管(政策、研究及培訓)徐妤婷女士在新聞發布會講述研究的結果。

過去數年,香港在新冠病毒病的影響下,很多社區支援及暫託服務都因為疫情而暫停或推遲。照顧者有時更需要與被照顧者分隔,加劇了照顧的困難,照顧者在家中照顧晚期病患者的壓力更鮮為人知。

為了找出香港晚期疾病患者的照顧者壓力高危因素、調查照顧者壓力、被照顧者的疾病和僱主支持之間的關係,以及探索就業和非就業的照顧者在壓力類型上有否不同,明愛專上學院健康科學院以問卷調查及深入訪談,進行了「晚期疾病患者的家屬照顧者」研究。該研究項目獲平等機會委員會「平等機會研究項目資助計劃」撥款資助。

一年之始,正是回顧過去、展望將來的適當時機。作為平等機會委員會(平機會)主席,我亦在此整理一下2022年對種族平等共融議題的一些觀察,並分享對未來方向的看法。

綜觀過去一年的相關討論,有些問題依然存在,有些則取得若干進展。展望未來一年,平機會希望能推動各界把這些具建設性的討論,轉化為實際行動,透過官、民、商三方協作,引導市民大眾正視和破除種族偏見,共同邁向種族共融。

平機會主席朱敏健、平機會社會參與及宣傳專責小組召集人黃梓謙與平等機會青年大使於「平等機會青年大使計劃」迎新聚會的大合照。

青年工作是特區政府施政的重點之一。平機會一直以來非常重視青年工作,並透過不同的活動培育青少年及兒童的平等共融觀念。為了進一步向新一代青年推廣平等機會和多元共融的價值,將年輕的平等機會支持者匯聚一起,平機會在去年10月推出「平等機會青年大使計劃」。計劃得到熱烈的回應,平機會甄選了36位大專生成為首批青年大使。

平機會進行「本港中學實施全面性教育研究」,目的是協助社會各界了解中學實施性教育的整體情況,從而考慮和推行相關措施。

平機會早前公布了「本港中學實施全面性教育研究」的結果。研究發現香港的性教育普遍不足,性教育課時亦不足夠。接近一半學校表示,在一個學年只編配五小時或以下性教育課時,而超過90%的學校在一個學年分配予性教育的課時為20小時或以下。

有人問,性教育與平等機會有甚麼關係?為何平機會進行性教育的研究?
 

本地少數族裔社群是一個極具潛力,但未被發揮的人力資源寶庫。觀乎愈來愈多在港土生土長的非華語生考進大學,並晉身專業行列,足證有效的推動和輔助能抵消一切障礙。

去年12月20日政府公布《青年發展藍圖》,願景是「培育青年成為愛國愛港、具備世界視野、有抱負和具正向思維的新一代」。我衷心寄望藍圖能帶領社會各界無分種族「啟發、扶持、擁抱」年輕一代。

平機會自2018年推出《種族多元共融僱主約章》至今,四年間已有超過260間機構簽署了《約章》。為慶祝這重要的時刻,平機會於2022年11月底舉辦了「掌握脈搏、評估進度」約章活動。

根據政府統計處今年初發布的2021人口普查統計數字,全港有接近62萬非華裔人士,約佔全港人口8.4%。對比10年前,即2011年,當時非華裔人口只佔全港人口6.4%,升了兩個百分點。隨着更多非華裔人士選擇在香港居住,我們必須更為關注不同族裔人士在香港生活、工作和接受教育時遇到與平等機會有關的事宜。

一女子照顧坐在輪椅上的老婆婆, 相對而笑。

上星期,香港發生了一宗令人傷心的家庭悲劇。一名男子疑因需要長期獨力照顧其患病卧床的年邁老父,不堪壓力致身心疲累,弑父後縱火自焚,最終雙雙殞命。

過去數年,這些涉及照顧者的倫常悲劇不時發生,情況令人擔憂。雖然近年多了人關心和討論社會應如何支援照顧者,不過在服務不足且零碎的情況下,照顧者得到的支援仍是微不足道。

页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