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机会委员会

搜寻

主席文章

建設無障礙香港(只备繁体版)

02/11/2016

一位2016年立法會選舉候選人曾經表示,參選讓他留意到香港有那麼多輪椅使用者,才令他明白為何市民需要更多無障礙通道。事實上,香港有近58萬名殘疾人士,當中還未包括智障及長期病患者。若把過百萬可能有慢性隱疾的長者一併計算在內,人數是不可小覷!

香港雖然是一個國際大都會,但無障礙通道和設施的配套仍然未算理想,對殘疾人士和長者來說,香港仍說不上是一個友善城市。 

乘搭公共交通對殘疾人士而言便是一種挑戰。政府早於2002年已經提出「無障礙運輸」措施,與公共交通營辦商合作,在可行的情況下不斷改善公共交通服務及設施,以照顧包括殘疾人士在內的不同乘客組群的需要。雖然各個公共交通營辦商已逐步推行改善措施,但對於輪椅使用者,乘搭公共交通工具仍然不是容易的事情。

對於行動不便的長者,要外出活動的難度同樣很高。早前一些媒體報導,有調查發現接近一半受訪院舍長者,從來沒有或至少五年沒有離開院舍外出娛樂。為了促進輪椅使用者的無障礙生活,社企「鑽的」推出計劃,在晚間免費接載院舍輪椅長者外出夜遊。有參加者表示,活動令他們變得樂觀和正面,情緒愉快,他們表示十分喜愛夜遊的體驗。 

無障礙的環境和設施影響我們不少生活層面,是促進殘疾人士參與社會的重要因素。根據《殘疾歧視條例》,如果殘疾人士在進出處所及使用交通工具得不到平等對待,都有可能構成違法的歧視行為。 

香港人口正不斷老化,對無障礙設施和交通工具的需求越來越大。這類設施不單有利殘疾人士和長者,其他有需要的人也可受惠。例如荃灣、葵青及西貢區議會在去年獲世界衛生組織確認為「長者友善社區」,意思是指區內基本設施和通道大致已兼顧長者或殘疾人士出行的需要;即使有待改善的地方,地區議會部門亦已確認知悉。這個「專稱」為區內設施定下標準,亦鼓勵整個社會關愛有需要人士,達到多元共融,互相支援。

上星期我出席了香港復康力量舉辦的「復康力量傷健共融日」,看見很多殘疾人士參與活動,有些更以義工身份協助活動進行。看到他們積極投入活動,讓我體會到殘疾人士要出外參與社區活動,與是否有無障礙設施是息息相關的。 

我希望大眾明白為輪椅使用者提供安全和易用的服務,不一定是費用高昂,最重要是以尊重多元和人人機會平等的思維方式處事,關心每個人的需要和提供更優質的設施和服務。

 

平等機會委員會主席
陳章明教授

 

(本文刊於2016年11月02日《am730 - 明辨平等》專欄)

We as one - celebrating diversity

页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