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机会委员会

搜寻

主席文章

同心抗疫 不要只顧指責(只备繁体版)

01/01/2021

平等機會檔案 (2021年1月)

平機會文章:同心抗疫 不要只顧指責

 

香港正處於艱難時刻,相信大家都會認同這個說法。2019新型冠狀病毒病彰顯了人性的光輝,同時也顯露了人性不善的一面。從過去一年的經驗,我們清楚可見抗疫全賴社會同心協力。戲劇化地說,這場疫症可謂是一場人性與病毒的對抗,類似電影中人類對抗外星生物的情節。

持續的疫情令人精神緊張,恐懼蔓延,疲乏至極,逐漸失去包容和同理心,但這卻正正是社會最需要包容和同理心的時候。病毒這個無形敵人令我們感到無助,很容易會把責備和憤怒的矛頭指向代罪羔羊。在國際層面,某些國家元首指責其他國家,利用上升的確診數字發動民眾的仇恨。至於香港,國內人士在疫情爆發初期成為眾矢之的,後來是跳舞群組人士和外籍家庭傭工遭到針對,及至近日矛頭則指向了油尖旺區的少數族裔群體。

我相信大多數人會同意香港市民普遍而言極為警覺,嚴守政府實施的社交隔離規定。大家都戴上口罩,經常消毒雙手,減少聚會,按照指示接受隔離和檢測,甚少有人故意無視防疫要求和違規。儘管全球確診個案激增,但香港市民的同心抗疫令本地個案數字保持於相對的低位。

基於少數人不幸染疫,成為某群組的確診者,若將其污名化、標籤和指責整個階層或群體,這是不公平的。我們應謹記確診者只是一小撮人,將他們概括和以偏蓋全作一個大群體而論不單是錯誤,更是危險的誤導,這只會加深社會的鴻溝和加劇矛盾,對抗疫的工作毫無建設性的作用。這種概括性假設源自對某個群體缺乏了解,同時也是一種偏見和定型觀念。

傳媒不時會用概括性描述來凸顯少數族裔的不同之處。種族偏見、標籤、歧視和生活苦況都是有關少數族裔的報道的常見題材,以吸引受眾注意。可惜的是採用不同角度,以反擊這種描述的方法甚為罕見。事實上,香港社會不乏主流和少數群體互相扶持、彼此尊重和幫助的情況。

正如在兩個月前發生油麻地的火災中,我們就看到不同群體之間的互助。這場大火奪去了八名本地尼泊爾人的性命,並造成多人受傷,平機會對死者家屬及其他受影響人士致以深切慰問。我與受影響的尼泊爾人交談時,得知他們不僅得到少數族裔群體的支援,不少其他族裔人士和華人也樂於幫助他們。從相關傳媒報道刊登的照片可見,有些香港人在事故地點燃點蠟燭和獻花。我相信他們大部分與死難者並不相識,只是出於基本人性和尊重生命到場致哀。這場悲劇後,我們看到憐憫之心、團結力量和同理心是無分種族的。

我希望更多報道會採用這種角度作剖析,把社會的眼光聚焦於不同群體之間的共通點而非彼此差異。我們都是香港人,對這個稱之為家的美麗城市抱着相類同的夢想、願望和期望,但這並非意味我們忽視社會的多元化。文化差異令社會更添姿彩,我們應該擁抱和欣賞這種文化,但要當心文化定型觀念,避免「一刀切」的看法。

香港現在最需要的是包容體諒、團結一致。病毒的傳播不分膚色,拆除種族壁壘,攜手抗疫才是明智之舉。

 

平等機會委員會主席
朱敏健

页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