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机会委员会

搜寻

主席文章

必須正視本港大學性騷擾問題(只备繁体版)

04/02/2019

平等機會檔案 (2019年2月)

必須正視本港大學性騷擾問題


相信不少人都聽過孔子的名言:「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對於近年不時發生性騷擾事件的本港大學,這幾句話似乎特別中聽中用。

的而且確,本港大學近年屢屢發生性騷擾和性霸凌的個案,尤其是迎新營進行充滿性意味的遊戲,還有新生遭到性騷擾的情況,有如「季節性流感」,每年定時發生,被傳媒大幅報道。究竟本港大學的性騷擾情況是否真的如某些報道般那麼普遍和猖獗?是甚麼原因導致大學出現性騷擾?大學生對於性騷擾有多了解和認識?大學又有否採取任何預防措施?

為了解開以上種種疑問,平等機會委員會(平機會)於2018年進行一項「打破沉默:本港大學生性騷擾調查研究」,並於今年1月發表了報告。

近四分一學生曾受害

這是本港首次進行如斯大規模、跨院校的性騷擾調查。平機會邀得本港9間大學支持參與,包括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公開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浸會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教育大學及嶺南大學。它們分別透過電郵向校內本科生和研究生發出不記名問卷,總數逾10萬名學生。平機會合共收回14,442份自填問卷,並與當中28位表示曾遭性騷擾的學生進行深入訪談,以及跟參與大學負責處理性騷擾投訴或推動防止性騷擾工作的代表,進行焦點小組討論,以廣泛收集證據,分析和了解大學的性騷擾情況。

研究發現近四分一(23%)的大學生在調查前12個月內曾被性騷擾一次或以上,包括在校園內外和在網上遭到性騷擾。若按性別劃分,分別有27%(2,083人)女學生、18.4%(1,234人)男學生曾遭性騷擾,可見性騷擾的受害人並不只局限於女性。

至於作出性騷擾的加害者,大部分(80.7%)曾在校園範圍內被性騷擾的學生指騷擾者為男性,且是與受害人就讀同一所大學的同學 (72.7%),4.4% (98人)表示騷擾者為導師、講師或教授,另4.4% (98人)則指騷擾者為大學非教學職員。雖然後兩者的百分比相對較少,但大學教職員濫用自身權力向學生作出性騷擾,令處於弱勢的學生難以反抗,此等行為實在令人髮指,不能接受,一宗也嫌多。

最常見的性騷擾形式是有關性的話題或笑話。曾在校園範圍內遭性騷擾的學生中,有38%表示有人在他們面前向別人說有關性的話題或鹹濕笑話,34.7%表示有關言論或笑話是直接針對他們而說的;第三種最常見的性騷擾形式則是不恰當的身體接觸(20.2%)。此外,有15.2%學生指有人在他們面前玩含性意味的遊戲,11.8%則表示有人曾要求他們參與含性意味的遊戲,令他們感到不自在。

除了以上情況,有5.1%曾遭性騷擾的學生表示,有人在他們拒絕的情況下,仍不斷向他們提出性要求;更有2.8%學生表示,有人以學業、金錢或其他利益作條件,向他們提出性要求。

大部分事主沒有舉報

然而,面對性騷擾,大部分(75%)學生選擇以消極的方法應對,例如避免接觸騷擾者(45.0%)或完全不採取行動(30.0%)。曾經就有關行為向所屬大學作出舉報的學生,只有寥寥2.5%。當被問到為何不向校方舉報性騷擾事件時,58.9%學生認為事件並不嚴重,36.2%則表示自行解決了問題。

這些數字反映受害者可能淡化或輕視所經歷的性騷擾事件。另有20.7%表示他們不肯定自身的遭遇是否構成性騷擾,10.6%表示因不想破壞與騷擾者的關係,7.2%則指因擔心遭騷擾者報復而不舉報。

是甚麼原因令大學生認為性騷擾事件並不嚴重?是年輕人對性持開放思想的態度,還是他們並不了解性騷擾的定義和影響?研究發現,大學生普遍對性騷擾一知半解,或認為性騷擾只是小事。例如許多學生把構成性騷擾的行為視作對心儀對象的追求,或認為這些行為「沒有甚麼大不了」。學生對於知情同意(consent)亦存有誤解,多名受訪者提到,他們發現騷擾者(大多數是男性)會認為在性方面,對方說「不好」即是「好」(no means yes)。

時下年輕人對性騷擾缺乏認識,不無原因。一直以來,本港性教育課程被批評為落後,只側重生理知識;加上在傳統華人社會,大眾對性這個話題都十分忌諱,父母亦鮮有與子女談論性,導致年青人對兩性關係缺乏認識,容易被性別規範和性別定型所影響,甚至存在錯誤扭曲的觀念,物化女性或不尊重女性。

研究發現,相比其他學生,女性或多元性別,以及LGBTI人士(女同性戀者、男同性戀者、雙性戀者、跨性別人士和雙性人)等較多遭性騷擾。其中女性在校園範圍內被性騷擾的機會,比男性高4.5個百分點;LGBTI學生在校園範圍內被性騷擾的比例,比異性戀學生高出一成,顯示學生對LGBTI群體抱歧視或不尊重的態度。

此外,學生對男性特質亦抱有誤解,有些學生認為男性應以性騷擾行為來展現他們的「男子氣概和男性特質」。

因應教育局計劃檢討性教育的推行情況,平機會早前向該局提交了意見書,闡述一系列建議,包括把科目正名為「性別與兩性關係教育」、設定性教育的具體目標、指定性教育授課時數,以及新增性小眾共融的課題等,希望政府能作出改革,讓下一代接受適當和全面的性教育,建立正確的兩性觀念。

然而,大學的性騷擾問題並不單只是教育界的事,對整體社會亦有所影響。除了影響受害學生的情緒和精神健康、學業成績以至社交生活,長遠更個可能削弱本港的人力資源和競爭力。試想想,這些大學生在畢業後大部分會晉身不同企業,逐步從事管理層或專業工作,若他們對性騷擾抱輕視態度,認為只是小事,更甚者成為騷擾者,只會加劇職場性騷擾的情況,影響企業以至社會整體的生產力;因此,各界必須正視,嚴正處理大學性騷擾問題。

加強宣傳與培訓工作

多年來,平機會一直倡議大學制定全面的性騷擾政策,並不時協助院校進行培訓,又為大學生領袖舉辦講座,好讓他們在舉行迎新活動時避免發生性騷擾事件。

現時所有參與研究的9所大學均已全部制定性騷擾政策,且上載到院校的網站,亦設有處理性騷擾投訴的中央機制。然而,是次研究發現,過半學生(58.6%)不知道他們所屬大學有反性騷擾政策。而在知道大學有該政策的回應者中,大多數的學生(62.1%)承認從來沒有閱讀過有關政策。同樣地,在深入訪談中,不少受訪者皆不知道大學有反性騷擾政策,亦不確定該往哪個部門舉報性騷擾。

對於大學有關反性騷擾的宣傳工作,學生普遍反應冷淡。大部分學生對大學的推廣工作評價為「一般」(52.5%),有26.9%學生認為大學的宣傳工作「不足夠」或「非常不足夠」;只有20.7%學生認為相關的宣傳工作「足夠」或「非常足夠」。

學生一般認為,部分培訓及活動對學生而言並不吸引,因而反應冷淡。我們認為,大學需改變他們的宣傳方法,例如配合年輕一代的學習、社交模式和習慣,還有使用他們慣常用的溝通平台,來傳遞反性騷擾信息。

在培訓方面,平機會發現現時大部分院校的防止性騷擾培訓安排未如理想,例如只有兩所院校要求職員參加強制培訓;另有兩所大學表示,其院校負責處理投訴的職員,並無接受有關性騷擾的正式培訓。

針對大學教職員的培訓、處理投訴的機制,以及向學生的宣傳教育,平機會在報告內提出了一系列建議。平機會認為,無論大學內外,是時候正視性騷擾問題,改變大學生以至社會大眾對性騷擾的心態,提高預防意識。

為此,大學應考慮委任一位副校長職級或以上的高層管理人員,監督有關預防性騷擾,以及推廣性別平等和性教育的有關事宜,以反映對性騷擾的重視。因應研究結果,平機會已去信各院校要求約見校長或管理層,和他們商討報告內的建議,以及有關預防及處理性騷擾的工作。

我加入平機會前曾在大學任教多年,當看到研究報告內一些受到性騷擾學生的經歷時,實在感到心痛。大學階段是人生一個重要里程碑,學生們本應可在沒有心理陰影下感受自由的學術氣氛,追求知識,學習獨立和建立社交,但偏偏有些學生卻受到性騷擾的夢魘所纏擾,令他們難以集中精神學習,甚至要轉校,身心飽受打擊。

有些人可能認為時下年輕人思想開放,處事態度草率、不負責任,造成大學性騷擾問題。我則認為我們有責任締造安全的環境給年輕一代學習,推動無分性別、互相尊重的社會文化,指引他們建立正確的觀念。大學性騷擾並非只是大學的事,作為社會一份子,我們責無旁貸。

 

平等機會委員會主席
陳章明教授

 

(原文於2019年2月1日在信報登出)

页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