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机会委员会

搜寻

主席文章

支持母乳餵哺 孕育未來棟樑(只备繁体版)

01/08/2015

平等機會檔案 (2015年8月)
《一些人˙一些事 -- 深思簡論》

支持母乳餵哺 孕育未來棟樑


前言

母親經歷10月懷胎,誕下子女,自然想將最美好的東西給予他們,讓子女健康快樂地成長。而母親給孩子最寶貴的禮物之一,莫過於以母乳餵哺孩子。母乳餵哺的好處毋庸置疑,可是香港作為先進的國際都會,其母乳餵哺率竟是全球最低的地區之一,較不少第三世界的國家為低。事實上,現時本港對餵哺母乳的支援嚴重不足,無論是公共空間的設施或企業的政策,均有待改善;另外,坊間對餵哺母乳亦存在不少誤解,甚至歧視,對女性授乳造成不少困難。

母乳的好處

母乳餵哺可說是最自然不過的育兒方式。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嬰兒首6個月應以純母乳餵哺。多年以來,不少研究顯示,母乳可提供嬰兒成長所需營養,有助嬰孩體能及智力發展。母乳中含有很多抗體及免疫球蛋白,有助增加嬰兒的免疫力,減低患病機會,變相可減少公共衛生及醫療開支。此外,餵哺母乳可增加母親與孩子的親密感覺,建立親子關係,助母親減低產後的焦慮。

國際母乳餵養行動聯盟(World Alliance for Breastfeeding Action,WABA)將每年8月1日至7日定為「國際母乳哺育周」(World Breastfeeding Week),就是要促進社會及公眾認識母乳餵哺的重要性和支持母乳餵養。

半歲嬰兒全母乳餵哺率近全球最低

近年香港初生嬰兒的餵哺母乳比率持續增長。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愛嬰醫院香港協會 (UNICEF愛嬰醫院香港協會)每年的問卷調查,2013年本港母親在出院時的母乳餵哺率達84.2%,較1992年的19%大幅上升。

可是,母親在出院後的全母乳餵哺率則強差人意。根據本港衛生署的數字,2012年以全母乳餵哺的1個月大嬰兒,比率只有22%;至於6個月大的嬰兒更跌至只有2.3%,大幅低於全球平均約40%(註一)以及發展中國家約37%的數字,甚至可說幾乎是全世界最低。

很多人以為,這些數字沒甚麼大不了,嬰兒不吃母乳,可改吃配方奶粉。然而,配方奶粉根本不能媲美母乳,給予嬰兒全面營養,減低感染及患病風險。事實上,母乳對母嬰雙方以至公共衛生都有正面影響,而下一代的健康更直接影響香港社會的未來發展。因此,本港絕對有需要加強推動母乳餵哺。

要提升母乳餵哺率,我們必須打造餵哺母乳的友善環境及政策,包括醫護人員的專業支援、公共場所的育嬰設施、工作間的友善政策以及社會大眾的接納,當然還有家人的支持及鼓勵。

加強專業醫護支援

在專業支援方面,醫護人員尤其是前線人員扮演重要角色,協助母親掌握授乳的技巧及方法。可是,根據衛生署、醫院管理局(醫管局)和UNICEF愛嬰醫院香港協會去年公布的調查結果,只有16%的婦產科醫生及33%的兒科醫生於任職6個月之內有接受8小時的「母乳育嬰」訓練。這些數字無疑直接反映現時母親在餵哺母乳方面未能得到全面支援,衛生署及醫管局等應儘快加強醫護人員,包括兒科護理人員、兒科及產科醫生的訓練,並投放更多資源,加強宣傳母乳的好處。

改善公共設施配套

在配套方面,目前很多公眾場合沒有育嬰間,對女性餵哺母乳造成不便。不少媽媽在公眾地方授乳屢被勸走甚至驅趕。曾聽過有母親要躲在洗手間的廁隔內餵哺母乳,不但地方狹窄,更有欠衛生。去年一位媽媽在巴士上餵哺母乳被偷拍,引起社會很大迴響。平機會譴責有關暗中拍攝行為,侵犯個人私隱。我們認為母親有權利在任何時間及地方餵哺母乳,公眾人士應予以接納。政府更應帶頭在各公共場所如康文設施設立育嬰室及授乳間,並鼓勵其他公私營機構仿效,設立「母乳餵哺友善場所」,讓女性可以在合適的環境及保障私隱的空間餵哺母乳。

檢討歧視法例

以上偷拍事件亦反映到目前社會上對餵哺母乳的認識及接納程度仍有待改善。不少人認為母親應在家中餵哺母乳,對在公眾場合餵哺母乳的母親總投以奇怪或責備目光,令她們感到尷尬及不受尊重。事實上,平機會過往曾收過不少有關餵哺母乳的女性遭歧視的投訴,並根據《家庭崗位歧視條例》處理有關投訴。目前條例訂明,僱主若基於僱員的家庭崗位而歧視該名員工或給予較差待遇,即屬違法。同樣地,任何向公眾提供貨品、服務及設施的人,若基於某人的家庭崗位而歧視該名尋求獲得或使用設施或服務的人,亦屬違法。雖然目前法例下,「家庭崗位」的定義沒有包括餵哺母乳的女性,但餵哺母乳可看成是照顧直系家庭成員,即有血緣的子女的責任。

為了令法例更清晰,保障餵哺母乳的女性免受歧視,平機會在去年進行的《歧視條例檢討》公眾諮詢中,便徵詢公眾應否指明「家庭崗位」的定義包括餵哺母乳的女性。平機會現正整理收集到的公眾意見,預計將於2015年底完成報告,並於2016年初向政府提交報告及有關立法的建議。

友善工作間政策

除了完善法例,訂立及確切執行母乳餵哺政策亦非常重要,尤其是工作間的友善政策。根據香港大學於2010年的研究,重返職場的母親傾向在嬰兒未滿月時便為孩子戒掉人奶,事實上,不少母親停止餵哺母乳的原因是「要返工」。

現時本港女性佔整體人口近54%,但其勞動人口參與率(54.6%) (註二)則較男性的比率(68.8%)為低,對比鄰近地區如新加坡的比率(58.6%) (註三)亦相對較低。本港普遍社會仍存在「男主外,女主內」的看法,不少婦女為照顧家庭而無奈放棄工作,除了不能盡展所長,更要面對經濟壓力。本港現正面對人口老化、勞動力下降的問題,要促進女性加入或在生育後重投勞動市場,必須加強對婦女的支援,協助她們兼顧工作及家庭責任,這方面政府可說是責無旁貸。特區政府在2013年公布「母乳餵哺友善工作間政策」,鼓勵各政策局及部門實施哺乳友善的職場政策。政府著實應加強監督各部門落實執行政策,並推動公共機構以至私人企業推行有關政策,支持員工於產後返回工作崗位時仍持續授乳。

除了政府及公營機構,私營企業亦應積極實施哺乳友善的職場政策,例如容許授乳員工有擠奶時間、提供具私隱的空間如空置的會議室或房間供員工擠奶,以及提供冷藏設施存放母乳等。這些舉措都不需投放重大資源,但卻可讓企業挽留人才,增加員工歸屬感及提升工作表現,維持良好僱傭關係。試想想,若員工的子女健康些,他們要請假照顧子女的機會亦會減少,變相有助維持企業的穩定運作。另外,企業亦應向所有員工解釋支持餵哺母乳的立場及政策,讓員工接納和體諒餵哺母乳的同事。

另一個影響母親授乳的因素是產假。目前香港的法定產假只有10個星期,平機會一直促請政府參考國際勞工組織的建議(註四),檢視政策。適當地延長產假不單可讓母親生育後有更多休息時間,調理身體,對她們持續授乳亦有所幫助。

其實,婦女要兼顧工作及照顧嬰兒,可謂勞心勞力,絕不容易。今年「國際母乳哺育周」的主題正是在職婦女與授乳,正好讓我們反思目前社會支援餵哺母乳婦女的不足之處及改善措施。

結語

兒童是我們社會未來的主人,而家庭就是社會最基本的單元。維持工作與家庭平衡,建立關愛家庭文化及環境,絕對可推動社會安定發展,提升競爭力。因此,我們社會上每個人都有責任,確保幼兒,尤其是在襁褓時得到悉心照料,享有健康成長及全面發展的權利。我們更應拼棄偏見,並呼籲身邊的人,給予餵哺母乳的媽媽更多支持。就讓我們一起努力,建納平等、融和的愛嬰社會。

 

平等機會委員會主席
周一嶽

 

(本文刊於 2015年 8 月1 日明報)


註釋
註一:世界衛生組織《世界衛生統計資料2013》
(www.who.int/gho/publications/world_health_statistics/2013/en/)
註二:《香港便覽》 2015年4月
註三:《新加坡勞動力報告2014》
註四:國際勞工組織制訂的《2000年保護生育公約》(第183號公約)訂明,女性僱員應享有不少於14星期的產假

页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