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机会委员会

搜寻

主席文章

少數族裔人士的平等教育機會(只备繁体版)

18/08/2016

平等機會檔案 (2016年8月)
《一些人˙一些事 -- 深思簡論》

少數族裔人士的平等教育機會


自2016年4月履任平等機會委員會(平機會)主席一職後,我一直致力促進社會上弱勢和邊沿群體的平等機會,少數族裔人士正是其中一群,而最為我所關注的是少數族裔人士能否享有平等的教育和就業機會。

以下是我近日聽聞的一個例子。一名尼泊爾裔母親前往一間本地幼稚園為兒子索取報名表,她仍未踏進校門,職員即透過對講機先查問她和家人會否說廣東話,當得知他們都不懂中文後,職員便直接拒絕派發報名表給她,把她拒諸門外。更可惜的是,她的遭遇並不罕見。許多少數族裔家長都要一而再再而三向多間幼稚園叩門,才能為子女找到學位。

根據教育局的資料顯示,在2015/16學年間,44%幼稚園並沒有取錄非華語學生,另外35%全校非華語學生人數少於10人,大部分少數族裔學生集中在為數不多的幼稚園內,極不利他們在日常溝通中學習中文。少數族裔家長要讓子女從小在中文語言環境中學習,絕非易事。

幼園要以開放共融態度招生

平機會留意到不少幼稚園的收生措施令少數族裔學生無法享有平等教育機會。據說一些幼稚園一口拒絕錄取少數族裔學童,亦有一些只以廣東話進行面試,不少幼稚園更只以中文提供學校資料。這些做法不但有違香港一直以來多元共融的國際形象,且有可能違反《種族歧視條例》。

平機會一直呼籲幼稚園要以開放共融的態度招生。除了在過去多年與教育局合作,向校長和教職員講解公平收生政策和措施外,近日更推出一本小冊子,針對學校、家長和學生,帶出促進種族共融及預防種族歧視的訊息,內容包括種族歧視條例在校園環境的應用指引。在招收學生、執行校規、宗教要求及家校溝通等環節上,這小冊子更提供了不少例子和實用建議。

有些幼稚園會以「沒有足夠資源提供語言支援」為由,拒絕錄取或勸退少數族裔申請人。我們希望這個理由很快會不再成立。

平等學習機會應是一切政策之本

香港政府在《2016年施政報告》中宣布,於2017/18學年把現時的12年免費教育,擴大至包括免費幼稚園教育在內的15年免費教育。我們歡迎此一舉措。

更值得支持的是免費幼稚園教育政策亦為不同需要的兒童提供額外支援,對象包括非華語兒童和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兒童。我們衷心希望,這些處於弱勢的兒童可在新政策下得以受惠。

毫無疑問,任何能鼓勵非華語學生與華裔學生一同學習的措施,都對非華語學生有莫大裨益。正如不少學者指出,共融班房可帶來很多好處,當中首推語言學習。現時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困難重重,推動共融班房更加重要。

就免費幼稚園教育政策,平機會促請教育局慎重監察執行情況,以確保學校公平收生,且學生在中文學習方面得到適切支援,使更多主流幼稚園有信心招收少數族裔學生。另一方面,教育局亦須留意新政策下幼稚園的收生比例,避免間接造成另類種族分隔,防止個別幼稚園或基於額外資助而多收少數族裔學生,以致非華語學生過於集中、華裔學生比例減少,再出現不利中文學習的環境。

非華語學生若能從小在充分的語言支援下學習中文,及早融入主流,經過15年免費教育後,我們期望他們的學習水平將不遜於華人同學,亦為他們在升讀高等教育和進入職場締造公平的競爭條件。雖然語文能力也受個人能力、文化背景及家庭環境等不同因素影響,但我們相信平等學習機會仍然最為重要,也應是一切政策之本。

教局需檢討現行制度

一名非政府組織代表近日告訴我,他認識一名剛剛在港唸完中學的年輕巴基斯坦裔男子,應考了英國GCSE中文科考試並取得最高分數,畢業後擔任送貨員,卻在上班一星期後即被辭退,原因是他無法看懂以中文書寫的地址和貨單。這位少年已在香港接受了12年教育,竟落得如斯景況,實在令人傷心。但他的遭遇並非絕無僅有,香港的教育制度明顯耽誤了他的時光和潛能。

避免類似的故事繼續發生,教育局需要好好檢討現行制度。「中國語文課程第二語言學習架構」已經推行了兩年,其目標值得欣賞,其成效則仍有待觀察。學校獲得額外資助,而學習架構又設定了學習目標和評估工具,理應可協助非華語學生逐步過渡到主流中文學習。對於已踏入中學的少數族裔學生,新措施可能遲了一點,但我仍希望新一代非華語學生完成15年免費教育後,能像他們的華裔同學一樣,有能力和信心應考香港中學文憑試的中文科考試。

香港政府和社會能否讓所有兒童都真正享有平等的教育機會,無分種族、語言和膚色,使他們日後能公平地在就業市場中競爭呢?平等教育政策正是關鍵所在。

 

平等機會委員會主席
陳章明教授

 

(本文刊於 2016年8月18日明報)

页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