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机会委员会

搜寻

主席文章

鍥而不捨(只备繁体版)

01/06/2011

平等機會檔案 (2011年6月)
《一些人˙一些事 -- 深思簡論》

鍥而不捨


要達致真正的性別平等,要每個人作出努力,女性也要主動抗衡定型觀念與歧視。歷史洪流讓我們知道,滴水成河,眾志促成改變。

1919年,中國的一名年輕女子鄧春蘭發表了一封公開信,呼籲中國的大學取錄女生。她又為改善中國婦女的境遇提出了革命性宏圖:「解放學校。解放職業。解放政權。我們女子解放自家」。

鄧春蘭提出解放的呼聲,要求社會撤去對婦女的藩籬,讓她們全面參與公共生活。一個世紀過去,環顧今日香港,鄧春蘭時代的種種障礙即使未完全消除,許多已大為降低。那麼,現在還有甚麼要做呢?

其實,儘管時代不斷進步,但社會在多方面仍未達到真正的性別平等。現在還不是沾沾自喜的時候,因為不少女性今日依然面對重重障礙,這些障礙較以往更不易察覺,卻真實存在。因此,今時較昔日女性更需要帶頭爭取平等。

有賴1978年起香港實施強迫教育政策,我們的女童已充分享有教育機會。自1996/97學年起,專上教育的女生人數一直較男生為多,可見她們珍惜且善用求學機會。

不過,仍有不少女性在求學路上苦苦掙扎。例如,由於語言和文化障礙,大多數少數族裔女童無法繼續升學。有些女學生因為性別或性取向的緣故而在學校受到欺凌。不少婦女 (尤其是四、五十歲以上者) 只曾受過小學教育,從事清潔或服務行業,她們想改善境況,但很難獲得機會。

在職場方面,我們見到的進步頗為參差。婦女一方面佔近半勞動人口;但另一方面,婦女的勞動參與率持續偏低 (尤其是與其他已發展的經濟體系相比)。大多數工資最低、最缺乏保障的工作,都由婦女承擔。她們的權益備受忽視,得不到足夠的就業及工資保障。

不少婦女在工作上仍面對多種問題,包括:未能同工同酬、受到性騷擾和懷孕歧視。無形的「玻璃天花板」,令她們極難涉足高層。婦女事務委員會於2010年的調查顯示,有四分一女受訪者表示,由於家庭責任關係,她們不想在工作上太成功。

那麼,政治領導層的性別平等又如何呢? 婦女在高層領導之中仍是少數,部分原因是婦女對政治漠不關心。上文提到的調查發現,超過半數沒有登記為選民的女受訪者表示,不登記因為「不感興趣」。另一方面,這也是性別定型的結果:在同一調查中,近四成人認為,男性的政治領導能力較女性為高。

有女性出任高層領導明顯是正面的目標,但並非萬應靈藥。不少國家的情況顯示,女性出任國家領導人,不表示性別平等就能自動改善。最主要的問題不在於領導人的性別,而是他/她對性別平等的承擔。我們爭取的應是這份承擔。

我們需要的,是要求領導人和候選領導人(不管男或女)對性別平等有更大的熱誠。真正的領袖應樂意在制定政策時,把性別平等作為主流的核心考慮,並且認同性別平等可令全民獲益。

要邁向性別平等,需要新思維。儘管香港近年已有進步,我們很多時候仍不自覺地被性別角色的定型觀念所影響。要改變這種情況,需要我們同心協力。

僱主宜採用較為家庭友善的措施。男士要重新思索他們既有的觀念,也要平等地分擔家務;不再視性別平等只是女人的事,而應一起去實現。畢竟,男女平等對每個人都有益:紛爭少一些、家庭快樂一些、僱主僱員關係好一些。

最重要的是女性要接受鄧春蘭一個世紀前的號召:「解放自己」。女性應把握上進的機會,奮力登上峰頂;不要讓社會或「自身」成為自己的障礙,以致放棄成為典範和領袖的機會;但願有更多女性當仁不讓,信賴自己的領導能力可帶來改變。

很多時,我們誤以為個人的單打獨鬥的行動,影響力微不足道,因此不願耗費心力。但歷史告訴我們,真正深層次的改變往往來自不甘受壓的人憤起爭取。持續不斷的自發行動,遂能引發重大的轉變。現在已有不少令人欽佩的女性為平等奮鬥,但我們還需要更多人加入、發聲。每一個主動跨越「安全區」,拒絶接受性別定型的女性,都有助改變其他人的看法。每個人都有機會作其他人的模範。

當我們審視過去一個世紀性別平等的進度時,我們深感長路仍然漫漫。但這目標並非遙不可及,只要我們鍥而不捨,總有到達終點的一日。

 

平等機會委員會主席
林煥光

 

2011年6月

(註 : 本文英文版原載於2011年6月21日南華早報。)

页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