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机会委员会

搜寻

主席文章

縱有不同 眾皆平等(只备繁体版)

01/03/2011

平等機會檔案 (2011年3月)
《一些人˙一些事 -- 深思簡論》

縱有不同 眾皆平等


香港一直以「亞洲國際都會」的稱號引以為榮,這亦是對我們種族多元面貌的一種肯定。不久前,我在元朗出席一項活動,有機會與一些聰明上進的少數族裔女孩交談。她們能說多種語言、認識多元文化,堪稱為「世界公民」的上佳例子。她們用廣東話侃侃而談,說到如何努力融入香港社會,並談到心中大志。可是,儘管她們不斷努力,她們對未來卻似感黯淡。她們說自己的中文書寫程度欠佳,懷疑自己能否晉身大學選讀喜歡的學科,更遑論日後能否在這城市闖一番事業。

年輕人(包括這些女孩)的未來,是全社會必須關注的問題。我們須盡力確保年輕人享有追求夢想的平等機會,無分種族背景。

對少數族裔青少年來說,文化差異和社會上的偏見令他們的前途問題變得更為嚴峻。統計處2009年一項調查顯示,差不多四分一本地華人受訪者說,他們不接受聘用合資格的南亞裔和中東裔求職者。近半受訪者不接受把子女送到大多是南亞裔、中東裔或非洲裔兒童的學校。

在艱難時期,少數族裔社群受的影響更大。香港基督教服務處2009年的調查顯示,在最近一次的金融危機中,南亞裔男性所受的打撃特別嚴重。當失業率上升時,即使仍能保住飯碗,工作條件和薪金都每況愈下。

在這情況下,難怪一個少數族裔年輕人較早前接受電視節目訪問時,冷冷地對訪問者說:「不要和我談夢想。」

德蘭修女說過:「我們沒有和平,因為我們忘記人與人之間命運相連。」

作為一個整全的群體,我們必須重燃這些青少年的希望。他們是我們的下一代,政府必須帶頭提供一個機會公平的環境。

首先,政府應檢討公務員的語文程度要求,以及具體執行情況。不少部門在基本入職要求外,還要求求職者應考額外的中文筆試。這樣的附加條件令少數族裔求職者處於相當不利的情況。

我曾與一些南亞裔青少年交談,不少都渴望成為香港紀律部隊一份子。他們的文化背景和額外語言能力是寶貴的人力資源。政府承諾會尊重多元,我也知道一些政策局和部門都已在主動地尋求落實具體方案。眾多少數族裔青少年以香港為家,立志服務這個城市,政府應清楚地讓他們知道,這種願望並非空想,政府理應為整體社會樹立典範。

香港要不斷求進,應學會接納差異。因為,接納「多元」,有利創新與創意。很多時候,我們困於不公平的定型觀念,造成族裔群體的分隔,令整個社會無法共融共榮。

事實上,本地華人與少數族裔有不少共通之處:大部份人本身也是移民,不然,也是移民的後代,大家都是為了追尋更好的未來而植根香港。儘管我們互有不同,但卻同樣經歷過追求理想的掙扎和艱辛。從這角度,我們是一體的。

既是一體,我們應鼓勵香港的青少年相信,只要努力奮鬥,「香港夢」可以成真。懷著這信念,平等機會委員會(平機會)於2010年12月為少數族裔青少年推出全新師友計劃「獨特的我」,以期協助青少年勇於打破定型觀念,追求理想,接受自己與眾不同之處。

每個人,不分種族背景,都應有表達自己意見和平等取得服務與支援的機會。為此,由平機會委員領導的工作小組於去年成立,目的是找出少數族裔社群面對的問題,特別是教育及相關問題,並會要求有關方面作出跟進。

《種族歧視條例》在多個範疇提供法律保障,如市民受到種族歧視,可向平機會作出投訴,尋求公道。

引用美國文化人類學家瑪格麗‧米德的理念,若人類社會要達致更豐盛的文化水平,必須培植各種價值觀以多元的形式互動。我們確信人類潛能無限,各有所長。在共建更文明的社會時,目標應訂於讓多元才能都能得以展現。

元朗那幾個女孩和不少像她們一樣的年輕人都有夢想的權利,他們都希望自己的理想有日成真。在這個大家引以為榮的城市中,要每個人都有機會去實現志向,就在乎你我是否願意,一同為構建多元共融而作出努力。

 

平等機會委員會主席
林煥光

 

(以上的英語版在2011年3月21日於南華早報刊登)

页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