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机会委员会

搜寻

主席文章

無障礙設施(只备繁体版)

27/10/2021
上周日,我參加了香港傷殘青年協會一年一度舉辦的大型傷健共融活動「華懋『健障行』共融同樂日」。當天我與民政事務局局長徐英偉一同參與了兩項傷健共融的運動體驗活動,以了解殘疾人士在日常參與運動時面對的困難和挑戰。這兩個活動看似簡單,但原來要坐在輪椅上進行運動,實在不容易。
 
殘疾人士在日常生活面對的困難,有時候健全人士未必體會得到,例如,輪椅人士在超級市場購物不能自行拿到放在高層貨架的貨品;自動櫃員機按鍵位置過高令輪椅人士未能使用;行人路凹凸不平或有梯級令輪椅使用者舉步難行。這些細微之處,很多時候在設計階段未必加以考慮。
 
以上所舉的事例或許簡單找身邊的人幫忙便能解決,然而,如果是使用洗手間,便難以讓其他人予以協助。我的一位輪椅朋友曾與我分享他的個人經歷。有一次,他到中環一間化驗所進行身體檢查,其中一個檢測抽取樣本的過程必須在洗手間內進行。當他知道大廈內竟然沒有無障礙洗手間時,真的不知所措,亦難以想像,因為該大廈內診所及醫務化驗所林立,他實在不明白為何連一個無障礙洗手間也沒有。雖然鑑於樓宇的樓齡,這樣未必違反《殘疾歧視條例》或其他法例要求,但是如果站在殘疾人士角度想一想,便會明白這些設施對他們是十分重要。香港是國際大都會,但在無障礙設施上,仍然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興建無障礙設施需時,未必是一朝一夕做到,但最重要的是思維上的改變。在制定政策、推行措施、建造或改造設施時,有關人士應嘗試從殘疾人士的角度出發,代入他們的角色,又或者直接徵詢他們的意見,便會知道使用者的需要,並把他們的建議納入在設計當中。事實上,長遠而言,這些無障礙設施及通用設計(universal design)不單有利殘疾人士,其實,長者、幼童和其照顧者都會受惠。
 
要建立一個和諧的傷健共融社會,要靠大家通力合作。只要大眾對殘疾人士多一分認識,多為他們設想,對建立無障礙城市就有莫大的幫助。
 
平等機會委員會主席
朱敏健

 
(本文刊於2021年10月27日《am730 – 健談平等》專欄)
 
平等機會委員會主席朱敏健與民政事務局局長徐英偉在香港傷殘青年協會舉辦的傷健共融活動中參與了傷健共融運動體驗活動,以了解殘疾人士在日常參與運動時面對的困難和挑戰。  平等機會委員會主席朱敏健與民政事務局局長徐英偉在香港傷殘青年協會舉辦的傷健共融活動中參與了傷健共融運動體驗活動,以了解殘疾人士在日常參與運動時面對的困難和挑戰。
平等機會委員會主席朱敏健與民政事務局局長徐英偉在香港傷殘青年協會舉辦的傷健共融活動中參與了傷健共融運動體驗活動,以了解殘疾人士在日常參與運動時面對的困難和挑戰。
 
長遠而言,無障礙設施及通用設計不單有利殘疾人士,長者、幼童和其照顧者都會受惠。
長遠而言,無障礙設施及通用設計不單有利殘疾人士,長者、幼童和其照顧者都會受惠。
页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