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机会委员会

搜寻

主席文章

多管齊下 建構傷健共融香港(只备繁体版)

03/12/2021

平等機會檔案 (2021 年 12 月)

多管齊下    建構傷健共融香港

平等機會委員會主席朱敏健

 

        聯合國於1992年將每年的12月3日定為「國際復康日」(International Day of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目的是提倡殘疾人士的權利和福祉,推動社會大眾關注殘疾人士的境況。為響應國際復康日,本港不少機構均舉辦活動,例如免費乘車日、主題公園同樂日,以及體驗活動等,藉此推廣傷健共融的信息。

公眾的傷健共融意識非常高

        毫無疑問,在政府、社福機構、自助組織和其他機構包括平等機會委員會(平機會)的推廣下,近年社會對殘疾人士權益的關注提高了不少。今年8至9月在東京舉行的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會更成了催化劑,市民透過電視螢幕看到殘疾運動員展現出頑強意志,克服自身限制、戰勝逆境,無不被打動和感到鼓舞。

        今年11月平機會公布的《平等機會意識公眾意見調查2021》結果便顯示,公眾的傷健共融意識非常高。在1 501名受訪市民中,有相當高的比例(68%)知道現時有法例禁止基於殘疾的歧視。在工作方面,76.4%的受訪市民認為在同等工作要求下,殘疾與非殘疾員工應得到相同的工資及待遇。至於教育方面,近六成(58.9%)認為殘疾學生入讀主流學校較特殊學校更為理想。另外,61.2%受訪市民不介意在自己屋苑附近設立精神病康復者中途宿舍。

推動立法  規定提供「合理遷就」

        對於未來有關平等機會的工作範疇,最多公眾認為非常或頗重要的項目是推動修訂法例,明確規定要為殘疾人士提供合理遷就或便利(註),達92.5%之高。這明確顯示公眾對於修訂法例有強烈的共識,認同應透過法例來保障殘疾人士的權益。

        事實上,平機會在2016年向政府提交的《歧視條例檢討意見書》中,已將此列為優先處理的法例修訂建議。究竟甚麼是「合理遷就」呢?根據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公約》第2條,「合理遷就」的定義是:「根據具體需要,在不造成過度或不當負擔的情況下,進行必要和適當的修改和調整,以確保殘疾人在與其他人平等的基礎上享有或行使一切人權和基本自由。」《殘疾人權利公約》第5(3)條亦訂明,「為促進平等和消除歧視,締約國應當採取一切適當步驟,確保提供合理遷就。」

     「合理遷就」沒有既定模式,要因應個別殘疾人士的具體情況及需要而定。一般來說,「合理遷就」是為殘疾人士提供服務或設施,例如在僱傭層面,可以是安裝設施,如可升降工作枱面或斜道,亦可以是調整工作安排,如調動值班時間。這些遷就都是為了讓殘疾僱員可執行工作的固有要求。

       目前多個司法管轄區,如歐盟、英國和澳洲等地,均有在其相關法例如殘疾歧視法例中訂明,要在不同範疇為殘疾人士提供合理遷就的具體責任,未履行者即屬歧視。至於香港,雖然「合理遷就」的概念已包括在《殘疾歧視條例》中,但只是在直接歧視或間接歧視的免責例外情況條文中。例如在教育範疇,若教育機構能證明向殘疾學生提供服務或設施會對教育機構造成不合情理的困難,則拒絕錄取殘疾學生並不屬殘疾歧視。

        然而,目前法例並沒有明文要求不同界別的人士提供合理遷就。平機會認為引入條文,可確保殘疾人士能更充分參與生活不同範疇,包括就業、教育、獲取服務和使用設施。

傷健共融步伐和進程有待改進

        鑑於以上公眾的意見,平機會希望政府能切實考慮修訂有關法例。事實上,香港在傷健共融的步伐和進程還有待改進,仍需各方努力。根據統計處的《2013年香港殘疾人士貧窮情況報告》,介乎18至64歲的適齡工作殘疾人士達17.99萬人,但從事經濟活動的比例只有39.1%,較整體人口的比例(72.8%)低得多。殘疾人士的就業問題一直嚴峻,即使是高學歷的殘疾人士求職時亦面對不少困難,有些更被迫接受低技術低薪酬的工作。

         在暢通易達方面,香港不少舊建築物均缺乏無障礙設施。根據目前法例,建於1997年前的樓宇不須強制設有無障礙設施,亦因此令殘疾人士的活動受到限制,不能暢通無阻地前往每一個公共空間,享用各種設施。香港復康會最近公布「殘疾人士社會參與和共融研究調查」結果,受訪的殘疾人士認為香港社會的無障礙設施仍有待改善,無論是公共運輸的交匯點、公共行人通道,以至郊野公園的殘疾人士洗手間,都出現障礙。

平機會致力移除殘疾人士的障礙

        平機會非常關注殘疾人士面對的障礙。我們認為,殘疾人士享有平等權利獨立生活、充分參與生活各個領域,在無障礙的情況下進出建築物、使用道路、交通工具、各種公共設施及服務,還有接收資訊。無障礙環境是殘疾人士接受教育、工作以至參與社會的先決條件。

        多年來平機會透過各方面的工作,致力移除殘疾人士的障礙,促進他們的平等機會。我們進行調查、介入調停、安排各方協商,促成屋邨的街市出入口安裝斜道、聾人居住的公屋單位安裝火警閃燈,還有港鐵放寬每班列車只向一名使用輪椅的乘客提供活動摺板協助上落列車的規定,改為可向兩名同行的輪椅乘客提供活動摺板協助,讓他們可一起乘搭同一班港鐵列車。此外,我們製作無障礙航空指引,又進行無障礙的士服務的研究。

       對於改善舊建築物的無障礙情況,平機會建議政府考慮立法,規定所有1997年前建成的樓宇在切實可行情況下逐步加建無障礙設施,還有為樓宇業主提供特別津貼,鼓勵業主維修1997年前建成的樓宇時,順道改善無障礙設施。近10年平機會更積極推廣「通用設計」的概念,呼籲不同界別採納這個全民設計概念,打造長幼、傷健及全民共享的環境和設施。

官商民通力合作  建構傷健共融香港

       當然,殘疾人士面對的障礙並不止是環境的障礙。香港復康會的調查便顯示,受訪殘疾人士及長期病患者在使用社區設施和參與社區活動時,感到不受歡迎、遇到不友善對待,其中有27.2%更表示因為殘疾而感到被高度歧視。調查發現,殘疾人士及長期病患者的社會參與度不高,自覺被社會邊緣化,對社區歸屬感低。

       誠然,要改變社會的觀念和態度,建設無障礙環境,讓殘疾人士平等參與社會,須靠不同界別群策群力,以及多管齊下的措施。除了政府制定政策、加強法例的保障,還需社福機構、自助組織提供到位服務和社區教育,以及企業採納多元共融政策,僱用更多殘疾員工。只有官商民通力合作,才能建構真正傷健共融的香港。

 

平等機會委員會主席

朱敏健

 

註:自2015年起,《殘疾歧視條例》內的「遷就」已修訂為「便利」。

(以上文章刊登於2021年12月3日的明報)

页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