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机会委员会

搜寻

主席文章

傷健共融指數(只备繁体版)

08/12/2021

聯合國自1992年起,將每年的12月3日定為「國際復康日」。世界各地每年都會舉辦連串的活動響應這個大日子,呼籲社會各界合力保障殘疾人士的權益。今年香港多個團體亦藉着這個日子舉辦了不同類型的活動,我也代表平機會出席了數個活動,其中一個是公布「CareER傷健共融指數」結果的傳媒發布會。

「CareER傷健共融指數」是全港首個企業傷健共融指數,旨在利用一套客觀的量度系統,幫助企業持續審視其傷健共融策略及情況,並以量化評估方式找出改善空間。

我很高興平機會能參與推出「CareER傷健共融指數」,成為其中一個知識合作夥伴。我們憑着多年來執行《殘疾歧視條例》和培訓僱主的經驗,參與制定指數中的各項指標。

「CareER傷健共融指數」是參考了全球多國研究的工具及指數,並結合自身跟各行業僱主與殘疾會員交流的經驗,發展出符合本地情況的傷健共融指數框架。指數量度企業在八個範疇內的策略與措施,分別是組織政策與架構、公民及社區參與、產品與服務、供應鏈及採購策略、招聘、員工參與及留任、工作調適,以及資訊無障礙與環境通達性。

是次研究共有20間企業參與,其中七成企業擁有逾1 000名僱員,參與的部門包括高級管理人員、市場營銷、採購、行政、人力資源及資訊科技等,它們分別就框架內的35條問題作答。結果顯示,企業整體平均分數達及格水平。在八個範疇中,企業在「工作調適」部分獲得最高分,平均評分高達七成,即能夠提供清晰的指引,讓員工按需要申請靈活工作,例如提供彈性上班時間及工作地點,容許員工按需要請假。其次是「招聘」方面,企業平均評分有64%,企業願意在招聘過程中一視同仁,例如在招聘廣告中列出「平等機會聲明」、採取平等的招聘程序及面試時公平對待傷殘人士等。

是次評核亦發現,企業在「供應鏈及採購策略」方面未能達及格水平,平均評分僅26%。主要原因是企業普遍以為向供應商提供「平等機會政策」或「供應商守則」已經足夠,因此沒有採取更加主動的推動方式,例如向供應商提出「僱員多元化準則」,列出優先考慮僱用傷殘人士的供應商,並優先與有相同共融理念的企業合作。

整體來說,企業的共融政策主要側重內部,較容易忽略外在持份者的共融策略,例如多元化的供應鏈、產品相關的通用設計及提供服務時的暢通易達性等。

各界企業對是次計劃的反應十分熱烈,實在令人鼓舞。我深信「傷健共融指數」日後定必得到更多僱主支持,並能協助企業建立更具策略性的政策及行動,在職場推動傷健共融。

平等機會委員會主席
朱敏健

(本文刊於2021年12月8日《am730 – 健談平等》專欄)

上月底,平機會主席朱敏健出席了「CareER傷健共融指數」結果公布的傳媒發布會。

上月底,平機會主席朱敏健出席了「CareER傷健共融指數」結果公布的傳媒發布會。

為高學歷殘疾人士和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及畢業生提供就業配對服務的慈善機構CareER推出了「CareER傷健共融指數」,平機會對該指數的推出予以支持。出席新聞發布會的嘉賓包括平機會主席朱敏健(右二)和CareER聯合創辦人及行政總裁崔宇恒(中)。

為高學歷殘疾人士和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及畢業生提供就業配對服務的慈善機構CareER推出了「CareER傷健共融指數」,平機會對該指數的推出予以支持。出席新聞發布會的嘉賓包括平機會主席朱敏健(右二)和CareER聯合創辦人及行政總裁崔宇恒(中)。

页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