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机会委员会

搜寻

主席文章

培育少數族裔青年 發展寶貴人力資源(只备繁体版)

15/08/2023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一直是不同領域人才匯聚的大都會,高質人力資源正是香港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條件。隨着本港人口老化,加上近年人口減少,當局展開了一系列「搶人才」行動,吸引內地及海外人才來港發展事業,也擴大輸入外地勞工,確保本港競爭力。

少數族裔年輕人口 助紓本地人口萎縮

本地人力資源緊絀,社會各界亦積極思考如何釋放本地不同階層和社群的勞動力,這當然包括為數逾30萬的少數族裔人口(撇除外籍家庭傭工)。據2021年人口普查,全港人口較2016年微升1%,但少數族裔人口卻增加了14%,佔全港人口的4.1%。少數族裔人口年齡中位數是37.6歲,遠低於全港人口的46.3歲。其中南亞裔年齡中位數是34.5歲;而巴基斯坦裔更年輕,僅26歲。當不足三分之一的全港人口低於35歲時,逾半數南亞裔人口未滿35歲,近半巴基斯坦裔人士甚至在25歲以下。少數族裔年輕人口對紓緩本地勞動人口萎縮,具正面作用。

過去10年,歷屆政府均推出不同措施輔助少數族裔人士的教育、就業和接受公共服務。在2021/22學年,教育局便投放了逾4億元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自2011年,在公務員事務局統籌下,共53個政府職系調整了中文語文能力要求。此外,勞工處於2020年伙拍非政府組織推行「多元種族就業計劃」,向少數族裔求職者提供一站式就業支援服務。

然而,中文水平不足和根深柢固的種族偏見,仍是少數族裔年輕人在教育、就業,以至生活日常中揮之不去的障礙。以教育為例,根據教育局資料,獲教資會資助大學取錄的非華語生確實有所上升,由2019/20學年的290人,升至2021/22學年的382人。然而人口普查數據則顯示,介乎18至24歲的少數族裔青年人口中,一半正在就學,仍較本港整體青年人口的55.8%為低。此外,在2016/17至2020/21的5個學年間,不足一成的非華語中六生在中學階段就讀主流中文課程,絕大多數最終應考海外課程的中文科考試,水平與本地職場要求甚有差距。

少數族裔揮之不去的障礙

就業方面,少數族裔(撇除外籍家庭傭工)勞動人口參與率其實一直高於本港整體人口。據2021年數字,前者為65.5%,而本港整體僅59.7%。當中南亞裔為66.5%,印度裔和尼泊爾裔均逾70%。可是於個別東南亞和南亞族群中,在職人士每月掙取的收入,平均較整體人口低12%至33%不等,並且高度集中於建造、運輸和餐飲等行業;從事專業、金融及公共服務領域的比例,則遠低於整體人口。

這似乎反映,若要進一步移除語言障礙和就業定型,決策和執行者更需要突破既有框架,引入更大幅度及與時並進的改善措施。

以教育為例,為促進更多非華語生能應考本地中文科考試,而非海外課程,平機會於2019年《少數族裔教育工作小組報告》中建議,在文憑試主流中文科引入基礎和延伸單元,讓中文能力較弱者可集中處理基礎單元部分,亦有利教師收窄施教範圍。

教學配套方面,目前中文教學軟件已相當先進,有些學校亦針對非華語生的需要,開發讀音、認字、翻譯等程式,以紓解他們在家學習和練習中文的限制。當局絕對有條件在現有基礎上研發一套標準程式,更有系統地把課程結合起來,以改善一直以來學生在家缺乏支援、老師難覓適合教材、家長無法協助等問題。

於就業層面,當局近期在吸引外來人才和招聘公務員方面引入不少突破措施,無論是招攬內地及海外醫生加入本港醫療團隊、容許大學3年級生報考公務員,甚至放寬報考警隊要求等,重點在於移除障礙。我相信這原則可延伸至少數族裔加入公務員團隊方面。例如,當局可借鑑油尖警區「寶石計劃」及公務員事務局「非華裔學生政府部門實習計劃」等推廣非華裔人士就業機會的計劃,開設以非華裔畢業生為對象的公務員全職見習職位,並設中文訓練,提升見習生的中文水平,以協助他們應付綜合招聘考試的中文部分。

倘政府領頭 各界僱主必仿效

同時,平機會積極支持當局持續檢視招募公務員的中文語文能力要求,尤其是專業職系,讓未能在入職時符合既定中文語文能力要求,但在其他相關工作技能和知識方面具優越條件的人亦可獲考慮;再透過在職語文提升課程和日益先進的語文程式應用,逐步達至所需中文語文能力要求。若政府領頭調節在職語文能力要求和給予支援,各界僱主定必爭相仿效。

8月12日是「國際青年日」,旨在鼓勵青年積極參與社會事務,同時更呼籲各地政府重視青年在社會的角色。教育和就業是影響年輕一代成長以至投身社會的關鍵;年輕人口比例較多的少數族裔群體,還要面對語言障礙和種族定型等額外挑戰。我們深信有關教育及就業方面的改善措施,不但呼應國際青年日的倡議,更有助本地少數族裔青年跨越障礙,讓他們發揮所長,貢獻香港社會。

 

本文於2023年8月15日載於明報

页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