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机会委员会

搜寻

主席文章

消除污名有助有精神健康需要人士正面面對問題(只备繁体版)

24/11/2023

最近一項有關「情緒污名化與青少年求助行為」的研究結果顯示,一半受訪青少年受高度情緒困擾,而三份之二的受訪者認為若經常受情緒困擾會給人脆弱的感覺,更有超過七成的受訪者認為社會一般人會害怕、盡量遠離有情緒困擾的人。情緒困擾也是一種精神病患,而精神病是一個概括名詞,它包含着不同種類的精神健康疾病,有急性或慢性,亦有溫和及嚴重之分。常見的精神病包括認知障礙症、思覺失調、抑鬱症、焦慮症、自閉症和過度活躍症等。

對於有精神健康需要的青少年害怕被視為弱者、被歧視及排斥,平機會非常關注。事實上,平機會一向關注市民的精神健康,尤其是有精神健康需要人士被污名化和標籤化的問題,除了可能令有需要的人士選擇逃避問題,窒礙他們向外求助,包括接受專業治療,更令他們難以融入社會。平機會過往的研究發現,無論在職場和公眾層面,有精神健康需要的人士受到歧視的情況並不罕見。 

研究發現有精神健康需要人士被歧視

平機會在今年年初便發表「對職場精神病患者的標籤及歧視態度之研究」結果,研究發現超過八成在職人士和接近八成精神病患者認為,在香港對精神病患者的歧視是非常普遍或普遍。平機會在2016年另一份有關精神健康設施的研究亦發現,香港人抗拒精神健康設施設在社區,很多市民都是抱着「不要在我家後園」的心態。

進行公眾教育以除去污名和誤解

從這些研究,我們發現公眾對有精神健康需要人士的歧視和污名,很多時候是源於對精神病的誤解和認識不足,因而造成對有精神健康需要的人士存有負面的看法,擔心他們可能會對附近居民造成滋擾,甚至傷害。

平機會認為,要消除公眾對精神病的污名和標籤,必須從公眾教育入手,以糾正市民大眾的錯誤觀念,讓他們明白精神病患並不可怕,市民毋須對有精神健康需要的人士,抱有不必要的恐懼。此外,我們多年來亦致力提高大眾對殘疾歧視及《殘疾歧視條例》的認識及關注,讓公眾了解在法例訂明的活動範疇,若一個人基於另一人的殘疾(例如精神病患)作出歧視行為,有機會違反《殘疾歧視條例》。

各界共同推廣青少年精神健康

青少年的精神健康近日亦引起一些關注。我們樂見行政長官在2023年《施政報告》中提及政府重視精神健康,會繼續採用綜合模式推廣精神健康,涵蓋預防、及早識別,並為有需要人士提供適時介入、治療和復康服務。針對推廣青少年的精神健康,教育局在2023/24學年推出適合高小及初中的「精神健康素養」資源套,並籌備初小及高中的資源套,積極加強學生認知,協助學校推廣精神健康。我們亦留意到政府會加強跨部門合作,並設立以學校為本的三層應急機制,與學校、家長和社會各持份者攜手推廣青少年的精神健康及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除了政府和學校設立處理機制及提供適當的治療及服務外,家長的參與亦十分重要。當家長發現子女出現情緒問題時,必須即時處理,提供適切的支援,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人士的協助。

事實上,要提升香港整體的精神健康水平,除了靠政府和專業人士外,我們更需要整個社會向有精神健康需要人士發放關懷及和正面的信息。市民大眾可由關心身邊的人做起,讓他們積聚正能量,建立自信及抗壓能力。

平等機會委員會主席
朱敏健

(文章於2023年11月24日刊載於《香港01》)

青少年的精神健康近日引起關注。除了靠政府和專業人士的協助外,整個社會也需要向有精神健康需要人士發放關懷及和正面的信息。
青少年的精神健康近日引起關注。除了靠政府和專業人士的協助外,整個社會也需要向有精神健康需要人士發放關懷及和正面的信息。

页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