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机会委员会

搜寻

主席文章

建設無障礙社會(只备繁体版)

04/10/2017

殘疾人士進出處所,如果缺乏無障礙設施,不單為他們帶來諸多不便,甚至令他們前路受阻,無法前行,確是令人沮喪。現時,香港大部分港鐵站內、街市、商場或行人路上,不少都備有無障礙設施,例如殘疾人士車位、引路徑、殘疾人士升降機等,為市民提供無障礙環境。

近年政府積極投放資源,希望在硬件和軟件上,改善和提升無障礙設施。在平機會於2010年6月公布「公眾可進出的處所無障礙通道及設施正式調查」結果後,各政府決策局及部門已從同年12月起,委任無障礙統籌經理及無障礙主任,統籌及管理其轄下處所內的無障礙事宜,以方便有需要的人士進出處所和使用其服務和設施。雖然,現時仍有一些媒體報道,指出部份公共設施未能達到無障礙標準,但對比起廿年前或十年前,香港的無障礙設施無疑有顯著改善。

醫院的無障礙設施對行動不便的病人和訪客亦非常重要。為了方便他們進出醫院,九龍醫院和瑪嘉烈醫院於早前分別興建了升降機大樓,提昇兩院的無障礙設施,有關設施已於今年年初正式啟用。

根據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公約》第九條,殘疾人士有權利與健全人士在平等的基礎上,無障礙地出入場所、使用交通工具、享用於城市及鄉郊地區的公眾設施和服務等。然而,早前有議員表示,有不少被政府重置到鄉郊地區的原居民村,因多年沒有相關政策制訂和財政資源,無法改善村內的無障礙環境及設施,令鄉村地方的殘疾人士和長者出入甚為不便,更導致緊急救援服務受阻。

我認為,不論在鄉郊或城市地區,政府亦應委派人員定期對無障礙設施進行檢查和修復,確保其有效性,並且與關注殘疾人士的團體或復康機構作緊密聯繫,收集使用者的意見以作改善。最重要的是向公眾多加宣傳,去維護和監察這些無障礙設施,確切營造一個無障礙的環境。

此外,跟無障礙社會設施如出一轍的世界衞生組織的「全球長者友善城市及社區網絡」,自2010年推出以來,得到各區區議會的熱烈支持。目前全港十八區中,已有八區加入了網絡,成為「長者友善社區」。這標誌着這些地區會致力按世衞八項指標(無障礙設施也包括在內)改善區內有關無障礙的設施和服務,使長者、殘疾人士,以至所有市民都可受惠。

不同社區內,居民對無障礙設施有不同的需求,平機會亦鼓勵有關人士在有需要時,向相關的政府部門或管理公司提出改善無障礙通道的建議,待有關部門或公司考慮推行的可行性。

建設無障礙社會是各界的義務及責任,我相信,只要大家共同努力,並以尊重及便利殘疾人士為前提,改善無障礙設施,他們就能和其他人一樣,可以平等地參與社會,且能暢通無阻和有尊嚴地生活!

 

平等機會委員會主席
陳章明教授

 

(本文刊於2017年10月04 - 明辨平等》專欄)

建設無障礙社會是各界的義務及責任,只要大家以尊重及便利殘疾人士為前提,改善無障礙設施,他們就可以平等地參與社會,且能暢通無阻和有尊嚴地生活!

页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