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机会委员会

搜寻

讲辞

2002年第十四屆國際愛滋病會議 「華人社區對愛滋病的共同回應」研討會

「華人社區對愛滋病的共同回應:香港平等機會委員會的觀點」— 香港平等機會委員會主席 胡紅玉女士講辭

10/07/2002

引言

今天我很榮幸能和大家一談華人社會中的愛滋病感染及病患問題。

截至2001年底,全球的愛滋病感染者達到創記錄的4000萬人 [1]。兩年前此數字約為3400萬人。愛滋病迅速散播,分分秒秒置人於死地。在發展中國家的不少地區,大多數的新感染個案都是年輕成人,尤以年輕婦女更易受害。他們大多不知自己已成為病毒感染者。愛滋病侵襲男性和女性、異性戀者和同性戀者、兒童和新生兒,無分年齡、性別、性取向和種族。

知識貧乏令人憂慮

全球為數接近13億人口的華人社會亦受到此疾病的影響。雖然生活於不同國家不同地域,不少海外華人仍保留著強烈的中國文化思想和語言。由於中國傳統文化把「性」視為禁忌,因此華人一般迴避有關愛滋病的討論,直至出現問題,甚至到了無可挽救的地步。

香港一份流行文化雜誌最近報道了一名17歲少女兩年來如何隱瞞自己染上愛滋病的事實:

我很害怕家人發現我患病的事實…每次覆診,我總覺得自己是偷偷摸摸的,似乎去覆診是不見得光似的。…雖然我知道家人的支持是重要的,但我不卻敢開口 。[2]

這名香港少女是異性戀者,年僅15歲時透過性接觸感染愛滋病。另一名從類似途徑感染愛滋病的19歲少女對該雜誌說,年輕女孩「晚晚有不同(性)伴」的情況很普遍,他們對不安全性行為的風險全無認識。香港報章常報道青少年的性知識驚人地貧乏,因此,她所說的實在不足為奇。我們常聽到十多歲的母親把初生嬰兒拋棄在垃圾桶內,表示不知自己在過去九個月身懷有孕,也不曉得如何處置突如其來的初生嬰兒。今天許多青少年沒有想過後果就進行性行為。他們不關心愛滋病,部分原因是他們的父母也不關心,從不與子女談及如何保障自己免受感染。他們覺得愛滋病是別人的問題。

根據香港愛滋病預防及護理委員會的報告顯示,年輕人進行高危性行為的情況普遍 [3]。於1996年約7%在校青年曾有性行為;至於已離校的青年(18至27歲),於1996年更高達31%曾有性行為。1996年進行的另一項本地「高危青少年」性問題調查顯示,僅41%人在上一次性行為中有使用安全套。這些青年對自己易於染上愛滋病的察覺力非常低。

這與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最近所做的研究發現一致,就是年輕人對愛滋病感染知識貧乏,情況令人憂慮 [4]。報告稱,全球的15至24歲年輕人大多數對愛滋病傳染途徑和如何保護自己免受傳染一無所知。60個國家所做的調查顯示,在一些國家,對愛滋病感染有正確知識的年輕人比例竟低至20%。然而,研究顯示,大多數人在青少年期已開始活躍於性行為。結果,可悲的是,今天新感染愛滋病的個案中,近半數人的年齡介乎15歲至24歲。這些感染個案每一宗都是可以預防的。

華人社會的愛滋病危機

愛滋病知識貧乏令年輕人易受感染。同樣的,中國大陸亦易受此病的侵襲。中國國內不少人仍以為蚊咬或握手會傳染愛滋病,而其他問題還包括貧窮和無法獲得安全套。中國大陸幅員廣大,亦令到教育、監察、檢查和治療工作難以推行。

於四月,國內傳媒報道,中國的愛滋病感染及病患者中68%是因以靜脈注射吸毒而染病,另9.7%就因售血而染病 [5]。中國政府去年的數據顯示,國內有30,736人感染愛滋病,1,594人已愛滋病發,另684人死於與愛滋病有關的疾病。另一方面,據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最近的報告 [6] 稱,中國大陸已瀕臨愛滋病“爆發性”邊緣。該報告估計,感染愛滋病的確實人數可能在80萬至150萬之間。該數字到2010年可能會增至1000萬,研究警告,透過性接觸傳染正迅速增加。這將是全球最高的愛滋病感染個案數字。

聯合國呼籲中國政府採取緊急而有效的對策,如成立安全血庫和教育公眾認識愛滋病及其傳染方法。對有關疾病廣泛進行教育,才能鼓勵公眾接受檢查和治療。

愛滋病感染不僅是華人社會的健康問題,也是社會經濟問題和人權問題。要對付此疾病,關鍵是華人社會必須同心協力。我們需要把訊息傳開,即使一般群眾並無進行傳統上認為是「危險」或「社會不認同」的行為,但他們仍有可能染上愛滋病。即使不是吸毒者或性工作者,亦可能處於高危情況。

推動社會接納

我們需要號召全社會參與對抗愛滋病的行列。不僅是政府,而是整個第三部門、傳媒和公眾一起攜手。新近成立的「全華愛滋網絡」將在華人社會扮演重要的角色,負責消除愛滋病的負面標籤,統籌對抗愛滋病的力量。成功的愛滋病策略必須建基於尊重人權,且必須以促進社會團結、提高對愛滋病感染/患者的接納為目的。只有當我們接納愛滋病感染/患者時,他們才會願意檢查,並進行適當的治療。

在發現疫苗之前,預防愛滋病感染的方法仍須依賴社會措施,如教導公眾進行安全性行為和不可共用針筒。一個令愛滋病感染者害怕會受到騷擾和被負面標籤的環境,不能鼓勵那些高危人士主動接受檢查,而其他人亦不願提供支持和照顧。這樣的環境將把病疫和那些受影響的人驅入地下、妨礙檢測工作,也難以推行預防措施。

在香港,截至2002年第一季的官方數字是,已舉報的愛滋病感染個案共1,798宗,愛滋病患個案共570宗 [7]。性接觸是主要的傳染途徑,佔所有已舉報愛滋病感染個案的80.9% [8]。不過,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於本月較早時發表的《全球愛滋病感染/愛滋病疫情報告》估計,香港的愛滋病感染/患者為數多達3,200人。一些學者曾表示,數字可能高達5,000人,並警告跨境的性活動令香港處於險境 [9]。香港不少男性越境在南中國進行不安全的性活動已是人所共知的事實。由於高危行為普遍,香港與大陸關係密切,而當地的愛滋病情況又不明確,因此香港人事實上是相當易染上愛滋病的。

透過固定伴侶(特別是夫婦)的異性性接觸傳染尤其需要特別關注。最典型的例子是,丈夫因進行不安全的性交易而感染愛滋病,然後再把病毒傳染給妻子。丈夫一般逃避接受檢查,而妻子可能對有關危險茫然不知,或不懂得如何處理。在華人文化中,做妻子的很難與丈夫討論這些問題,而許多婦女亦不懂得維護自己在性關係中的需要。

香港的數據顯示,20至39歲經異性性接觸傳染的人數迅速上升,而這個年紀正是婦女生育期。因此,必須向婦女提供愛滋病的資料和知識,使她們得到多方面的支持。家中婦女對愛滋病有正確認識,有助預防夫婦間和母嬰間的傳染。家中婦女在發揚知識、教導下一代方面確實扮演主要的角色。

透過立法促進社會包容

為愛滋病感染/患者創造一個有足夠支持及接納的環境包括許多方面:公眾教育、立法、行政措施和司法過程。其中法例在防止歧視愛滋病感染/患者方面最為立竿見影。

香港的《殘疾歧視條例》已於1996年生效。法例保障愛滋病感染/患者在教育和僱傭範疇不會被歧視,又規定必須為他們提供服務及設施。法例推動社會的接納,實現融合的理想。

讓愛滋病感染/患者知道公眾支持他們,不會容忍歧視行為,是非常重要的。

單靠反歧視法例並不足以達到法例背後的社會目的。不少愛滋病感染/患者來自社會上受歧視的群體,往往來自地下社會,如吸毒者和性工作者。要令他們覺得可安全求助而不致墮入法網,我們需要考慮把與性工作者招客有關的罪行非刑事化,和推行交換針筒計劃,以減低共用針筒所引起的危險。(推行這樣的計劃需先修改法例。目前的法例規定,凡擁有已使用的針筒,如針筒內即使發現微量的毒品亦屬違法)。這些措施都備受爭議,但我們必須作出抉擇。社會應從減低損害、預防愛滋病感染的角度去作出考慮。

總結

我們需要以多方面的方法鼓勵接納和促進融合。我們必須向社會提供有關愛滋病和如何避免受感染的知識。要推行成功的預防愛滋病計劃,關鍵在於以易受感染的群體和階層為對象,並接觸那些過去沒人接觸的群體。把監察範圍擴展至以前未有報告病例的社群。需知道這些群體都是難以接觸的,所以制定愛滋病的預防及治療策略時必須放膽一些,亦必須願意冒險。要有效,我們必須採用創新的方法,從需要協助者的圈子中找出那些人,資助以非傳統對象為目標的監察活動。最後,尤其重要的是我們展開對年輕人的教育,教導他們進行性行為時須採取安全及負責任的措施。要除去愚昧與歧視,戰勝愛滋病,最終仍得依靠知識。

~完~

 


 

[1] UNAIDS website (http://www.unaids.org/epidemic_update/report_dec01/index.htm)
[2] 明報周刊,2002年6月29日
[3] 愛滋病預防及護理委員會:青少年的愛滋病病毒預防及關懷 -策略原則,二零零零年十二月
(http://www.info.gov.hk/aids/chinese/publications/index.htm)
[4]“Young People and HIV/AIDS: Opportunity in Crisis”
(http://www.unaids.org/whatsnew/press/eng/pressarc02/PRypreport020702.html) (2002年7月2日)
[5] 美聯社2002年6月28日報道 “Chinese officials reject UN report warning of huge AIDS epidemic”
(http://ca.news.yahoo.com/020628/6/ncqb.html)
[6]“HIV/AIDS: China's Titanic Peril” by The UN Theme Group on HIV/AIDS in China
(http://www.unaids.org/whatsnew/newadds/AIDSchina2001update.pdf)
[7] 愛滋病每季最新公佈數字一覽表 今季摘要(二零零二年一月至三月)(http://info.gov.hk/aids/chinese/surveillance/quarter.htm)
[8] Hong Kong STD/AIDS Update (Quarter 4, 2001) at http://www.info.gov.hk/aids/english/surveillance/index.htm
[9]“HIV figures double official rate”,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3 July 2002

页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