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机会委员会

搜寻

讲辞

LegO高效能学习社群-STEAM任纵横成果分享会
香港大学教育学院中文教育研究中心主办

平等机会委员会主席陈章明教授致辞

05/09/2018

張慧明副教授、各位校長、各位老師、各位嘉賓、各位朋友大家好!

謝謝大會的邀請。暑假剛剛過去,新學期又開始了,各位老師又要迎接忙碌的學年了。

每年夏天,不少父母都會為子女報名參加遊學團、夏令營,以及各式各樣的課外活動,以增廣見聞。可是,同樣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有不少孩童卻因為種種原因,而未能參與課外活動、甚至連購買參考書籍和學習用品都有困難。

知識改變命運

要說的是居港的少數族裔人士和他們的孩子,由於語言的隔閡,他們較難融入主流社會,每天只生活在既定的空間,接收有限的資訊,即使是天天上學,但對所學的東西卻可能只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有些來自基層家庭的少數族裔兒童甚至未到過住處和學校以外的地區,也不曉得中環銅鑼灣在哪裡,彷彿這城市的繁華跟他們扯不上任何關係。本來教育是減少貧窮、促進上流的途徑,可惜很多少數族裔孩童偏偏因為語言障礙未能獲取優質教育,以致影響他們日後升學和就業的機會,連番的被拒和挫敗很易令人意志消沉,失去自信與奮鬥的動力,不能打破貧窮的宿命。

根據2011年的人口調查,本港整體人口約有20%生活在貧窮線下,而居港的巴基斯坦貧窮人口比率卻超過50%。即使政府隨後在2012年採取扶貧措施,以恆常現金紓緩包括少數族裔市民的貧窮情況,但最新的「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結果顯示,2011至2016年間巴基斯坦貧窮人口亦只減少了600人。政府於2018年2月發表的報告亦顯示,每5個少數族裔家庭中,便有1個活在貧窮線下。貧窮是一個多層面的問題,其成因及影響不單指個人擁有多少金錢,而是關乎能否公平地得到教育、工作以及健康護理和房屋等所需服務的機會。生於貧窮環境的兒童有更大機會成為弱勢社群,令貧窮的惡果代代延續。

以往有不少少數族裔兒童沒有接受過幼稚園教育,但隨著政府提供免費幼稚園教育,並為取錄少數族裔兒童的幼稚園提供資助及支援後,入讀幼稚園的少數族裔兒童便有所增加。而隨著香港的教育資源越來越充足,中學畢業生得以接受專上教育已較從前容易,香港有多間院校提供不同資歷等級的專上課程。但是,香港有為數不少的少數族裔學生,並未能像華人學生一樣接受專上教育,亦未有得到同樣的資源及關注。再看 2016 年的中期人口統計,少數族裔與華人在12 至 17 歲時,就學率其實十分相近(96.2%與 97.8%);但當進入 17 至 18 歲升讀專上教育的第一年時,少數族裔就學率急跌至 76.2%,比全港人口86%低近一成(融樂會2015年調查結果)。在18至24歲的人口當中,整體的就學率有51.8%,可是少數族裔則只有29.2%。而在香港成功升讀大學的學生當中,就只有 1.3%為少數族裔。

究竟是什麼原因令少數族裔不能繼續學業呢?原因可以歸咎於少數族裔學生學習中文的障礙,令他們比較難汲取知識和資訊,很多人在勉強完成基礎教育之後,都只能離開校園,從事低技術、低職位的工作。近日聯合國消除種族歧視委員會完成審議有關中國(包括港澳地區)根據《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國際公約》提交的報告。在教育方面,委員會歡迎港府於2014年在中學為少數族裔學生開展中文作第二語言課程的外展計劃,但委員會認為香港仍然存在「指定學校」的問題,少數族裔往往被迫入讀這些教學資源較少、以英文作教學語言的學校,令他們沒有足夠機會學好中文。事實上,這種學習上的語言障礙,早於他們接受幼兒教育的時期就已經要面對。

在座各位都是教育專家及工作者,知道兒童學習語言的黃金時期是在幼小階段,若能在少數族裔幼兒階段便為他們打好基礎,引發他們學習中文的興趣,相信對於他們升學或進修都有很大幫助。

打破隔膜 須從小開始

平機會於2010年7月成立了少數族裔教育工作小組,研究在教育制度中幫助少數族裔學生的措施,讓他們與其他人一樣有平等求學的機會。工作小組在2011年向政府提出了9項建議,其中包括:

  • 從學前階段為他們提供語言及文化學習計劃,協助他們打好學習中文的語文基礎,融入主流小學。
  • 為他們設立有關教育需要和職業輔導的一站式服務。
  • 為非華語學生所提供的中文科課程設計和編改教材方面向學校作出指引。
  • 制定適合少數族裔學生能力的中文課程及測試系統,提供符合他們升學及求職需要的中文評估資歷。

為協助少數族裔家長掌握本港目前教育制度的資訊,平機會2011年亦曾推出一張《人人有書讀》的小冊子,當中指出《種族歧視條例》下少數族裔學生所受到的保障,讓家長知道他們的子女享有平等教育權利。小冊子除備有中英文版外,更提供六個少數族裔語言的版本。

2015年平機會更成立了少數族裔事務組,專責處理少數族裔的事宜,以及他們在教育、就業上所面對的障礙。小組於2017年10月至12月進行了《幼稚園對非華語申請人的收生政策和態度之調查》,我們派出少數族裔同事扮演「神秘家長」,共訪問了179間提供本地課程的幼稚園,以了解校方對非華語申請人的收生政策和態度。調查結果發現每4間幼稚園中,便有一間會拒絕少數族裔兒童的申請、勸退申請人,或對有關查詢含糊其詞。此外,在接收了非華語學生的幼稚園中,超過三成並無為學生提供中文學習支援,餘下七成中,很多亦未能清楚解釋具體的支援配套。

此外,平機會亦查閱過這些幼稚園的網頁資訊,叫人失望的是超過七成的幼稚園網頁均完全或大部份只以中文撰寫,或僅符合教育局的最低要求,上載雙語版本的入學申請程序和報名表,其餘重要資料如學費、學校設施、班級結構和課程等的英語資訊均大部份欠奉,少數族裔家長根本無法從中取得應有資訊。

事實上,我們有同事多年來一直參與一項幫助少數族裔婦女翻譯的義務工作,他發現有些南亞裔的家長的確可以把子女送進主流學校讀書,與本地的華裔兒童一起上課,但是,學校發給家長的通告卻滿紙都是中文,甚至有學校宣稱是「英文幼稚園」,但發出的通告連日子及聯絡人都只以中文顯示,非華裔家長想進一步查詢都無從入手。雖然接受教育的是小孩,但在學童年紀仍小的時候,他們的學習與適應其實仍然極需學校與家長配合及輔助,如果學校未能有效地與學童的家長溝通,絕對會影響學童的學習進度與效果。

根據《種族歧視條例》,在沒有合理理據下,基於語言的政策或程序若對某種族的人士並不公平,可能構成間接種族歧視,有機會違反法例。我們已在今年三月促請教育局加強監管和指引,確保幼稚園的收生程序既公平又公開,亦鼓勵幼稚園設立支持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的正規機制和在網頁提供足夠英語資訊方便非華語家長選校。校方亦可參考由平機會編引的《種族平等校園簡易指南-幼稚園收生》,小冊子已上載於平機會網站。

傳授知識之鑰 開啟豐盛未來

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訂明,兒童與成人一樣,與生俱來享有人權,包括:醫療、教育、受保護及獲平等機會發展的權利。確保少數族裔兒童享有這個機會亦是平機會的優先工作。我們很高興得知香港大學教育學院獲得教育局撥款,於2017-2019年開展「銜接與成長:高效能多元文化中文學習」計劃,提升多元文化背景幼稚園及初小學生的中文學習成效,發展高效能的銜接策略,協助幼稚園生盡快適應小學的生活。

這個以「Lego高效能學習社群」為名的計劃,既能提升學生學習(Learning) 和教師的教學效能(efficacy),又可幫助兒童身心健康地成長(growth),優化(Optimization)銜接的措施和中文的教與學。在四個單元之中,除了關於教學、自學及接受評估的單元,還有一個很值得欣賞的,是名為「E世代家校同盟」的單元,它有助促進學校與家長之間的溝通和合作,亦有助學童順利由幼稚園過渡小一的學校生活。

常言道,與其給人一條魚,不如教人捕魚的技巧。同樣地,與其在少數族裔人士成年後才以各種方式支援他們求職或以龐大的資源給予輔助,不如從幼開始協助他們移除基於語言及種族文化等因素而構成的學習障礙。這樣不但有助他們更易吸收及接觸香港及以華語為主的資訊,亦令他們更容易融入香港社會,與其他華裔兒童一起學習成長,並建立更好的人際關係,長大後繼續互相支持。

移除障礙 力爭上淨

根據政府2016年的中期人口統計,非華裔19至24歲的青年人數由2006年的13 117人(1.5%)上升至2016年的27 651人(3.6%),升幅超逾一倍。今年政府公布的《財政預算案》推出多項惠民紓困的措施,當中包括預留五億元以加強支援少數族裔,構建共融社會,促進他們向上流動。此外,公務員事務局亦全面檢視各公務員職系的中文語文能力入職要求,降低中文語文能力要求的職系將新增22個,使自2010年起降低中文語文能力要求的職系增加至合共53個。

平機會希望教學方法及聘用政策的改善能雙管齊下,令更多少數族裔學生得以繼續升學,長大後求得更理想的職業。我們相信,多元文化工作團隊對機構或企業的發展都絕對有利,原因是可匯聚不同角度的思維和見解,啟發員工的創意,開發新的策略方案應對各種難題。學校是社會的縮影,一個共融的校園絕對有助學生預先接觸和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與事,將來投身工作,亦更能感受到多元共融的好處,發揮團隊力量。

多元國際城市 同播共融種子

香港作為知名的國際都會,物質富裕,人均收入在亞洲區數一數二,政府固然應正視問題,而我們作為社會的一份子,亦有責任張開懷抱,協助少數族裔兒童融入社會,活出希望,建立自信自強的人生。我衷心感謝在座各位教育工作者,因為你們的努力,絕對有助建構一個多元共融的香港,今天大家播下了共融的種子,未來必定能有美好的收成。謝謝各位!

页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