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会议「爱.女孩.争取公义」
国际培幼会 2017 主办
平等机会委员会主席陈章明教授致辞
梁賀琪女士、Prof. Mark R Thompson、各位嘉賓、各位同學:
大家好!很高興能夠代表平等機會委員會出席由國際培幼會主辦的青年會議,與大家一起探討發展中國家女童所面對的狀況。今年會議的主題是「愛.女孩.爭取公義」,除了討論低收入國家當中女童的安全問題,還會了解女童的日常生活、教育狀況等等。這些都是與平機會工作有所關連的議題。首先我想向大家介紹平機會的工作,還有香港在性別平等方面的概況。
平機會是一個「法定機構」,是根據1996年生效的《性別歧視條例》而在香港成立,作為執行這條法例的機構。同年生效的反歧視條例還有《殘疾歧視條例》,之後《家庭崗位歧視條例》及《種族歧視條例》分別於1997年及2009年相繼生效,目前平機會就是負責執行這四條反歧視條例。我們的工作,除了是根據現行的法例處理有關歧視的投訴,以及在有需要時協助投訴人進行法律訴訟之外,亦會透過宣傳教育、政策研究及培訓等方式,倡議推動平等機會。
平機會的工作,總的來說就是要消除歧視、推動平等機會。什麼是「歧視」和「平等機會」呢?「歧視」,是指在沒有合理原因的情況下,因為某些不相關的因素,而對某人的待遇較差,令他的利益受損。例如因為某人是男性或女性,便不准從事某個工作崗位,或因為某人的膚色不同,便拒絕他進入某個公眾場所。
歧視,很多時都是源自一些根深柢固的定型觀念。例如傳統以來,我們都會把在街市販賣肉類的商販稱為「豬肉佬」,就是把分割肉類的工作崗位定型為只有男性從事。事實上,現時亦有女性從事肉類分割的工作!同樣地,現實中無論醫生、護士抑或其他醫護人員都是有男有女的,我以前也曾經是一名護士,但直至現在,很多人卻仍是習慣了把護士叫作「姑娘」。事實上,隨著時代變遷,很多定型觀念會變得不合時宜。我在某次公開發言時,也曾談論到很多時照顧年長父母的責任都是由女兒肩負,我原意是想讚美她們很偉大,卻引起了關注婦女權益的團體誤會,所以自此我時刻強調,照顧家庭的責任應該是男女都有責的。
從前,男女同學在選讀學科時,都會被定型觀念所框限,例如男生會被認為應該選讀理科、女生應該選讀文科。在選擇職業時,男性被認定應從事科學、建築工程、資訊科技及技術操作等類別的工作;女性則被認為應從事秘書、幼兒教育或護理之類的工作。可是,這樣的性別定型觀念,無論對個人以至整體社會,都會構成一些負面影響。今時今日,各行各業都應不論性別、用人唯才,只有這樣才可讓每個人都能夠因應自己的興趣和專長得到最好的發揮,亦可令更多人得到平等參與就業市場的機會,人力資源得到更理想的分配,社會才會更進步。
談到平等參與,我們說的不止是讓更多女性投入勞動市場、或鼓勵男性放下工作轉而專責做「家庭主夫」。平等機會的真正意義,是尊重每個人都是獨特的,人人都可以因應自己的所長而得以發揮、因應各自的所需而得到更公平合理的機會,而非一刀切地作出規限。有了平等參與的機會,每個人才可以在公平的起跑線上發揮所長,我們無法預知競賽的最終結果,但起碼可以盡量確保每個人,不會因為不相關的因素─例如:性別、種族或身體有沒有殘疾等,而無法參與競爭。
身處在香港的各位同學,或者會認為香港已經算是一個男女平等的城市,身為學生,無論是男是女,大家都可以上學唸書,性別歧視似乎與各位關係不大。只不過,大約在2000年,平機會曾經因為政府的中學學位分配辦法,而與當時的教育署打官司,以司法覆核的方式挑戰當年學位分配辦法的合法性。
在座的各位同學都很年輕,未必知道自從1978年開始,政府實施的中學學位分配辦法,一直都是將男女同學分開派位的,當時亦很少人提及這個做法。直至1998年,有家長因為不滿其女兒的升中派位結果比同校考試得分較低的男同學還要差,於是向平機會投訴。經調查後,發現原來中學學位分配辦法一直採取男女分隊,那就是說,男生和女生會在各自的「隊伍」裡以其成績被評核,從而獲派到心儀的中學。但問題來了,這樣的分配辦法,會令一些分數較高的女生,無法考上想升讀的中學,因為有些名額已預留了給男生。反而男生那邊即使有人分數較女生低,仍然有機會考上理想的中學。
當時平機會認為這樣的分配辦法不合理,因為學位分配的最終優次某程度上視乎學生的性別而定,窒礙了女同學升學的公平機會,違反《性別歧視條例》。經過平機會和教育署雙方提出各種引例及證據後,法庭終於裁定原有的學位分配辦法是違法的。到了2002年,當時的教育統籌局便決定採用男女合併派位模式。由此可見,平機會的工作其實與各位同學都有切身關係。
除了性別,種族亦都令一些學生在升學時遇到不少障礙。例如少數族裔的就學率相對華裔學童為低,特別是年齡在3-5歲、就讀幼稚園的學童,還有是17-24歲,就讀高中及專上教育的組別。對於少數族裔人士來說,中文是他們的第二甚至是第三語言。儘管政府於2014/15學年已推出「中國語文課程第二語言學習架構」,但至今仍未設有一套學習中文作為第二語言的課程。現階段也仍未有標準教材,因此教師在教學方面仍遇上相當的困難。
雖然非華語學生的「指定學校」政策已於2013/14學年廢除,但少數族裔學生仍然集中於之前的指定學校就讀,有些前屬指定學校仍有90%的學生為少數族裔,令隔離的情況實際上無甚改善。在 2015/16學年,有44%的幼稚園完全沒有少數族裔學童就讀。
很多幼稚園,即使有取錄少數族裔學童,但卻沒有提供額外資源以支援非華語學童的政策,例如需要通知家長的重要資訊和通告都只有中文,沒有英文,甚至連讓非華裔家長查詢的電話號碼也沒有提供。這樣無疑是窒礙了少數族裔學童學習及融合,構成了間接歧視。
因此,平機會早前便發出了新聞稿,呼籲幼稚園採取多元共融的收生政策,我們亦將會發信至各幼稚園,重點提示學校應著手以英文提供基本和重要的資訊。由於越來越多少數族裔家長認識到學習中文的重要性,平機會希望這項指施可鼓勵幼稚園錄取更多少數族裔學童,讓他們有機會早些學習中文,盡早融入香港的教育環境。移除語言障礙,少數族裔學生才會有更多的升學機會,將來尋找工作便會有更好的出路。
香港的兩性不平等情況除了出現在教育範疇之外,在不同的層面都可看到。今時今日,香港的女性較男性多,儘管現時女性的教育和升學機會已大大提升,但女性參與經濟活動的比率仍然落後於男性。據統計,女性在2016年的勞動人口參與率為54.8%,較男性的68.6% 為低。非從事經濟活動的女性人口為1,587,400人,較男性的913,400為多。女性離開勞工市場的主要原因是需要留在家中料理家務。女性家庭照顧者的人數約有62萬8千,遠超於男性,而男性作為家庭照顧者的人數只有約19,000。
即使是有參與就業,但多年來的統計數字都顯示,女性的入息中位數一直都低於男性。據2016年的統計,女性的每月職業收入中位數是HK$14,000,比男性的HK$18,000為低。再者,不少女性因為要照顧家庭,只能從事兼職工作,未能享有僱傭條例下之勞工保障,福利亦較少,甚至面對在職貧窮。
除了在薪酬方面受到差異對待之外,有些在職女性在工作環境中更會受到性騷擾及懷孕歧視。2016年,平機會根據《性別歧視條例》處理的投訴個案共有262宗,主要都是涉及僱傭範疇 (85%),當中大部份投訴個案都與懷孕歧視及性騷擾有關。 雖然條例同時保障男性和女性,但超過85% 的性騷擾投訴都是由女性提出。再者,現時女性仍然被普遍認定對照顧家庭有更大的責任,可是很多僱主都沒有為僱員提供家庭友善的政策,變相令一些在職女性承受更大的生活壓力。
要改變一些由來已久的不公平現象,必須先改變人的既定觀念及社會習以為常的做法,這些都並非一朝一夕,亦並非單靠處理歧視投訴和提出法律訴訟便足以解決問題。預防勝於治療,因此平機會二十年來都致力透過不同的途徑去宣傳平等機會的重要性,包括進行政策研究及培訓,還有是推廣及教育等工作。
要「人人平等」成為一種普世價值,就必須讓它植根於青年群眾的心底。我們相信年輕朋友是我們推動平等共融的好伙伴,過去我們的宣傳教育工作,覆蓋遍及大中小學以至幼稚園。過往便曾以話劇、布偶劇、標語、攝影及短片創作比賽等各式各樣的活動,引發青少年對反歧視有更深的了解。自2002年起,我們更推出了一項名為「無定型新人類」的青少年師友計劃,邀請社會知名人士擔任同學的嘉賓導師,分享他們跨越障礙、邁向成功的寶貴經驗,以及對抗歧視的心得。這活動今年已經是第十五年舉辦,本年度的嘉賓導師包括了全港首名在珠穆朗瑪峰登頂的女教師曾燕紅老師、以及足球女教練陳婉婷小姐(牛丸)等。這活動由現在起至十月底接受網上報名,我鼓勵各位同學踴躍參加。
我知道稍後會有來自不同學校的隊伍就世界各國女童面對的境況進行演說,當中會談及一些天災與人為的災禍,令一些本身已受到不平等對待的女孩面臨更大威脅。世世界是個地球村,雖然我們身處於香港,絕大部份的同學都可以得到平等的升學和就業機會,限制也較少,但我希望每一位同學都不要遺忘其他仍未得到平等對待的小眾或弱勢社群。在往後的日子,仍須繼續努力地用自身的力量正面地影響他人,當遇到歧視、偏見或欺凌的情況,要站在弱勢一方代為發聲,用理性討論代替仇恨言論。
我們亦要以行動來證明狹隘的思想已不合時宜,排斥和杯葛只會令自己也變得故步自封、不受歡迎;反之,懂得欣賞和尊重別人,才會賺取到更多的欣賞、尊重和更多「like」。我們在不歧視別人的同時,亦不要看輕自己的力量,希望各位也能夠加入我們推動平等機會的行列,一同攜手合作建構一個人人享有尊嚴,並且互相尊重、互相欣賞的共融社會。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