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機會委員會

搜尋

認識精神病

認識精神病

小麗的故事

精神大挑戰

小麗一直以來都是班上高材生。可是去年升讀中三後情況有變。小麗的行為變得怪異,令父母非常擔心。她經常疑神疑鬼,以為四周都有人跟她說話,有時無緣無故變得沮喪,自尊心低落。直至精神科醫生診斷出她有精神分裂症的早期症狀,家人才明白她患上精神病。
 
小麗的病情影響了她的學業成績,由於她對學習失去興趣,成績一落千丈。她愈來愈少與人交往,也沒有與朋友一起玩耍。雖然小麗的老師和同學都察覺到她與之前不同,但小麗的父母不敢把小麗的病況告知校方,害怕學校和同學都不接受她。
 
為了控制病情,小麗需要服食精神科藥物。但疾病的症狀加上藥物引起的反應,令小麗在課堂上難以集中精神。小麗的父母至此才明白若小麗得不到適當支援,長遠來說根本無法學習。因此,他們決定與校長商討小麗的情況。
 
為了協助小麗,校方在上課及學習方面作出特別的安排。例如,小麗有時精神欠佳或因接受治療缺課,校方會彈性處理並協助她訂定學習的先後次序、為她度身訂造學習計劃,並緊密跟進她的學習情況。
 
小麗的父母與校方合作順利,他們定期會面,監察小麗的病情和學業進展;他們也一起商討以不同方法協助小麗更有效地學習和與同學相處。得到老師與同學的理解,小麗的成績開始進步,而她與同學的關係也逐漸好轉。

精神病

精神病會影響患者的思想、行為和人際關係。精神病一詞其實包含了多種精神科疾患,較常見的類型包括:
  • 焦慮症
  • 飲食失調症
  • 情緒異常症(包括抑鬱症)
  • 精神分裂症
精神病患者的病徵或其對藥物的反應可能包括疲倦及集中力弱、體重驟變、記憶力衰退和不穩定的課堂出席率。

特別考慮

很多精神病患者驟眼看來不像有病,但也有些看來神智迷亂、狂躁不安或孤僻害羞。精神病患者需要接受治療,大部分患者在接受治療後均能改善病況,包括患有精神分裂症等較嚴重精神病的人。
 
要成功與患有精神病患學生溝通,以下的做法可能有所幫助:
  • 留意學生有否出現不適,觀察他們能否跟得上學習進度
  • 與學生進行討論時,給學生足夠的私人空間和時間發言,使其不必擔心未能說完想說的話
  • 留心聆聽學生的說話
  • 鼓勵學生接受輔導,尋求協助
  • 避免造成標籤效應
  • 未獲患有精神病學生同意不得洩露其病情

如何為有精神病的學生建立共融課堂環境?

協助精神病的學生學習和享受學校生活,調適是必需的。部分學生需要在教學方法上得到特別的調適,另一些則需要在學習表現評估上獲得特別的便利。例如:
  • 由於患有精神病的學生可能會偶爾缺席,因此宜在學期初派發閱讀資料清單和講義,以協助他們跟上進度
  • 在適當情況下,校方應作出特別的考試安排,如給予額外的時間作答試卷
  • 在班上講解有關精神病的正確知識

不同精神病患所需的調適

學校及老師在決定作出任何調適措施之前,宜先諮詢有關學生的主診醫生,因為精神病的病徵和發病形式因人而異。請緊記下列調適措施不能取代治療,遇到有可能患上精神病的學生宜轉介給專科醫生,讓其接受適當治療。

焦慮症

特徵:
  • 焦慮症患者常會不由自主地感到焦慮和恐懼,雖然各種焦慮症均有不同特徵,但也有一些共同病徵,例如過分及沒有理性的恐懼和憂慮。較常見的焦慮症有恐慌症、強迫症、廣泛焦慮症和恐懼症。
  • 正如成年人一樣,學生也可能因生活上的轉變而產生焦慮,例如開學、搬家、或父、母親去世等等,這些事情都可能誘發學生出現焦慮症。患有焦慮症學生的常見問題包括:
  • 因焦慮而導致身體不適,例如頭痛、胃痛、心跳、作嘔和腹瀉等
  • 因焦慮而出現的行為問題,例如坐立不安、煩躁、逃避、反抗命令,年紀較小的孩子會啼哭和發脾氣等
  • 對考試或某些物品有非理性的恐懼

合理調適的例子:

  • 理解學生會對某些事物或轉變感到恐懼,不要把他們的恐懼當作小事而置之不理
  • 避免強迫學生用輕視恐懼的方法來克服恐懼,也不應讓學生蓄意迴避恐懼的東西,令其恐懼心理加深
  • 如患病學生的主診醫生同意,可鼓勵學生運用鬆弛的方法減低焦慮,例如把思維形象化(想像自己浮在雲端或躺在沙灘上)和深呼吸

飲食失調症

特徵 :
  • 飲食失調症一般是指任何失常的飲食習慣或危害自己的飲食方式。一般說來,飲食失調症的學生都會對食物、體重和自己的身形十分在意,最常見的飲食失調症包括厭食症和暴食症。
  • 飲食失調症的學生常見的問題包括:
  • 飲食行為出現嚴重失衡
  • 拒絕維持符合其年齡及身高標準的體重
  • 感到沮喪或自尊心低落
  • 極度關注自己的體形或體重
  • 身體健康出現問題,包括心臟、牙齒疾病及胃病等
合理調適的例子:
  • 及早識別出異常行為的徵兆,避免情況惡化至不受控制
  • 不要評論學生的樣貌和外形
  • 在可行的情況下,避免讓學生參與令其不必要地注意自己身形體重的活動
  • 鼓勵建立互愛互助的學習環境,協助學生訂立實事求是的目標
  • 協助學生建立自尊心,指導學生多留意體形以外的事情

情緒異常症(包括抑鬱症)

特徵 :

情緒異常症患者可能會交替出現周期性的抑鬱和情緒高漲,雖然很多人不時都會情緒低落或情緒高漲,但患者的情緒亢奮或低落狀態特別明顯或持續時間特別長,情緒異常症會干擾日常生活。常見的情緒異常症包括嚴重的抑鬱症、躁鬱症和心理沮喪症,而其中以抑鬱症較常見。

患有情緒異常症學生的常見問題包括:

  • 感到極度哀傷或悲慟 
  • 感到憤怒和煩躁 
  • 有情緒高漲、舉止狂妄、自信心膨脹、揮霍無度及衝動等亢奮症狀 
  • 刻意遠離他人 
  • 對參加活動失去興趣 
  • 難以集中精神及作出決定 
  • 感到缺乏精神及體力 
  • 莫名其妙地感到罪咎和無助 
  • 失去衝勁或希望 
  • 失眠 
  • 有死亡、自殺或傷害其他人的念頭
合理調適的例子:
  • 辨識出可能有情緒異常的學生,轉介他們向輔導員等適當專業人士求助
  • 制定支援策略,如建立支援網絡,以協助有需要學生
  • 找出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方法和最佳學習模式
  • 教導學生解決問題的技巧,例如從多方面或多個角度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
  • 鼓勵學生凡事向好處看,要有積極的想法(例如就算做錯了,也能改進),並鼓勵學生學習應付解決困難的方法
  • 校方應提高警覺,當懷疑學生有自殺或傷害他人的念頭時,須立刻求助

精神分裂症

特徵 :

根據世界衞生組織出版的《世界衞生報告》,精神分裂症令患者在思想和知覺上出現根本性的扭曲,以及不合適的情緒反應。此種障礙影響到患者失去一般人建立自我特質、獨特性格和個人方向的基本功能。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有時會受病情影響而做出社會認為有負面後果的行為。病症的主要特徵是患者會產生幻聽(聽見不存在的聲音)和出現妄想(深信一些錯誤或沒有事實根據的念頭)。

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學生一般面對的問題包括:

  • 對現實的扭曲
  • 產生幻聽及幻覺
  • 產生妄想
  • 思緒混亂、缺乏推動力和行為迷亂
  • 難以表達情緒
  • 不懂得交朋結友和維持友誼
合理調適的例子:
  • 轉介可能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學生接受適當治療
  • 若學生使用其他溝通方法(如書面溝通)能更有效地組織思路,可以鼓勵學生嘗試這些方法
  • 嘗試引導學生把注意力放到其他事情上,以免完全集中等待腦海中出現的聲音
  • 認識此病的跡象、症狀和治療方法,並學習分辨舊病復發的危險信號,不要把負面症狀看成學生懶惰
  • 與學生、家長和主診醫生商討鼓勵學生服藥的最有效方法
  • 記錄學生病發的情況,並向家長及/或主診醫生報告
  • 在學生的困難時刻,避免令學生感到自卑難受,或對其諸多批評

《殘疾歧視條例》與《教育實務守則》

《殘疾歧視條例》自1996年起生效,保障殘疾人士免因其殘疾而遭受歧視、騷擾和中傷。
 
法例特別提及在教育範疇中確保殘疾人士享有平等機會,規定教育機構不得歧視有殘疾的學生,並須為有特殊需要的學生提供合理的便利,這些便利可包括在教學、溝通及評估方法上作出調適。法例亦禁止殘疾人士在教育機構中遭受騷擾,包括來自學生的騷擾。《殘疾歧視條例》對政府、教育機構及其僱員皆具約束力,亦約束學生不得向其他學生和教職員作騷擾或中傷的行為。
 
平等機會委員會於2001年7月發出《殘疾歧視條例教育實務守則》,就《殘疾歧視條例》在教育範疇中的法律要求提供指引,「守則」旨在協助教育機構制定防止及消除殘疾歧視的政策,並為教育工作者提供使其行為符合條例的指引。「守則」包括廣泛的實際指引,如錄取學生、進出處所的安排、課程設計及考核方法等。
 
《教育實務守則》是為教育工作者、學生及家長而設的輔助工具。對教育工作者而言,「守則」有助他們建立沒有歧視的良好教育制度;對於家長及學生而言,「守則」幫助他們認識他們在《條例》下的權利和責任。
頁頂